TA的每日心情 | 2017-3-30 08:33 |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17 17: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121-150
121 *****孔子说:“我到楚国去,看见有一群小猪在吮吸刚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儿就惶恐地跑掉了。因为母猪躺在那儿不动了,不像是活着的样子。这些小猪,在母猪有生命的时候,依附于它;生命消失,就立刻跑开。可见小猪爱母亲,不是爱母亲的形体—因为死去母猪的奶汁还在,而是爱那个支配形体的精神,也就是背后的神。”这个故事相当美妙。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干,还自在,那自然就会产生喜舍的感觉。*****鲁哀公问孔子:“什么叫‘才全’?”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变化的幻相,是天命的运行。就像一个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形象。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系统在运行中瞬时的现象,并不是这个系统本身。这些幻化,整天在人们面前交替出现,而人的智力如果不能够充满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全方位意识雷达的话,就不能够了解这个系统本身。因此,安命认变,就不会扰乱本性的和悦,也不会侵扰人们的心灵。这个东西,叫‘才全’。”*****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德不形’?”孔子说:“水平,是水最平静时的状态。我们把那种水平面作为基准,内心恬静而不为外物所动的时候,就叫‘德’。这就是令事物能够和合的最高修养,德不显露,便与万物融为一体,不能分离了。”*****对于那些已经明白了各种事情,并且知道别人就是一个傻 ×、没什么头脑、说的不一定对,为什么他还能暖暖的看穿而不拆穿?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庄子已经全然明白人性的弱点,并且他也知道无论你说什么,都对世界没什么影响,他就随喜一下而已 --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里面有一句话叫“随喜功德”!
122 在《德充符》里面,庄子列举出许多忘记自己形象、忘记自己情绪的人。他们忘掉自己的形象,不以美丑为意;忘记自己的情绪,不以好恶为意,反而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魅力。原来,no zuo no die中的“zuo”,不是我们平常写的“作”,应该写成“斫(zhuó)”。“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第一,他们无所图谋,所以用不着智巧;第二,他们不求分离(割裂万物),所以不需要胶漆;第三,他们没有可失去的,所以不需要去获取;第四,他们不追求牟利,所以用不着经商赚钱。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一方面是因为税那么高,你也赚不到多少钱,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总是要养着你的,即使你不努力,也不至于饿死。你想放弃点儿什么吧,也没什么好放弃的,反正都不是你的;你想获得点儿什么吧,也得不到,反正最终都要和它们说“拜拜”。在不远的将来,当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时,相当一部分朋友,以及我们的子女,都会成为庄子提到的圣人,他们不想得到、不怕失去、不想赚钱、不用努力、不需要刷存在感……什么都不需要,这就叫“无用之人”。多余的钱只能做多余的事,多余的人只能带来多余的烦恼,多余的欲望只能产生多余的愤恨。庄子说:“我说的无情,是指人不会因为好恶,而损害自身的本性。随顺自然,而不随意增加或者减少什么。”庄子说:“大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不要因为外在的好恶而损耗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心神、耗费精力,在大树底下高谈阔论、精神疲惫,还被迫靠着树打瞌睡。天给了你一切,你却抱着坚白之论争鸣不休,有什么意思呢?”我有个朋友,他之所以一辈子不折腾、不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光不在嘴上批评人,连心里都不曾批评别人。其实,无论你有没有对抗和反驳,世界都在进步;无论你有没有批判,地球照样在转,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明白,这个世界多我们不会多,少我们不会少。但是,我们却把自己当作一件大事儿,如果不批评、不反对、不表达、不刷存在感、不恣意、不推演的话,自己就不是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怀着情绪,怀着自己的价值判断,让自己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痛苦,一会儿难过呢?追求快乐很危险,能追求到“不快乐”,或者能够让自己“不会不快乐”,就已然很了不起了。一方面,你没有那么重要,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另一方面,你非常重要,只有你才可以保持自己不那么重要的心态,这才是让自己得以“全”的最好方法。
123 读书本身就是借书中的话去寻找自己内心那个“我”的过程。列子曾经讲过,在生活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的梦里,都是美好的事物,金银珠宝、声色犬马,他们在梦里面尽情地呼来喝去;而有钱人,大部分都梦见自己的钱丢了、被火烧、被别人打劫、老婆被人霸占、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等等。列子认为,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公平。对于已经跌到生活谷底的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期盼,反而会生出自在的、彻底绝望之后的幸福感。人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动物系统,要通过吃东西去获得能量;另一套系统则可以直接通过晒太阳和呼吸吐纳让血液里面的含氧量提升,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获得勃勃生机。当人真的没饭吃的时候,他就能自我激发出不吃饭却活得长的能力。许多八九十岁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折腾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件特别朴素的事情:一辈子中,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自己选的,也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仅仅是时间对、碰见的人对,然后因着机缘凑巧和自己内心的安定,没有折腾来折腾去就得到了。他们可能真的明白一件事情--重要的事情都是被选择的,所以,只要安之若命就可以了,这就是对自己愿力的绝望、对业力的尊重。当把自己抽离出来,不完全顺着庄子所讲的内容,而是站在更外维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故事的时候,我隐隐地升起一点点怀疑,可能这就是我天资鲁钝,无法成为庄子、成为圣人的原因吧。我暗暗地在内心里闪过一个黑暗而幽幽的念头,说不定《德充符》就是庄子给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呢?文学作品,会不会在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某种小心思?或者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转而让自己在平行空间获得满足的欲望呢?读书的时候,即使读进去了,有些时候也要把书掩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把自己抽离出来,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
124 孔子温润真诚,孟子义薄云天,一身浩然正气。老子和庄子也不完全一样,老子似乎更偏向于站在宇宙和统治阶级的立场看问题,这和他的家族背景有关,因为在他的家族里,有着几十代“国家图书馆馆长”,他们知道的都是皇家的最高机密;而庄子则更“平民视角”一些,虽然,老子和庄子讲的很多道理都可以相互印证,但又不完全一样。佛家在汉传的过程当中,又与老庄的思想结合。韩非子的法家,他们对人性恶有着深刻的洞察,教人如何利用人性的恶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孙子兵法》里体现的谋略观,以及鬼谷子的外交策略,也不容忽视。墨家对科学主义、逻辑以及组织管理方面,都有非常有效的落地措施。*****“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部,收录儒家的经典;史部,收录中国古人用生命谱写的史书;子部,收录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下棋、赏花、玩鸟等相关类书;集部,收录词曲牌名、文学艺术作品等。所以,经史子集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的框架。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只学习其中任何一种国学,都会把人学傻。中国的思想有三块主要奠基石,分别是老子的“真理”、孔子的“真诚”和墨子的“真实”。我们学习中国文化,就必须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及其多维度的多样性,接受那种既综合又面目全非的状态,而这恰好是小梁感觉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一锅老汤里熬着各种菌群,比例合适、搭配得当,总能够抵御各种文化入侵,即使不抵御,也能把世界的优秀文化都转化为它的一部分,再次增强其免疫力。中国文化只有不断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都转换融合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够延绵不绝、长生久视,文化是这样,我们做人也是这样。
*******《梁冬说庄子:大宗师》上册作者序:
《大宗师》讲的就是以“大”为宗师,“大”指的就是宇宙的本体,那个全然的、全息的世界。而“大宗师”的意思就是:直接绕过你的老师,向自然学习。其实,我们忘记了,中国武术的真谛最开始并不是老师教的,都是向动物学习得来的。《大宗师》说的就是打破对规则的迷恋,所以,向大自然学习,就是跳过老师,忘记老师教的逻辑和概念,直接向最开始的规则学习。它不断地告诉我,老师是什么人-- 老师根本就不是告诉你如何成功的人,只是告诉你,他也有局限,让你产生自己有超越他的可能的信心之人。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你隔着课堂(或者隔着APP) ,作为消费者去买他的知识;另外一种是你天天跟他生活在一起,他把自己被老婆折磨、被笨蛋儿子折磨、被不靠谱的父母折磨,然后狼狈地把落荒而逃的样子真实展现给你看的人。如果你能够有幸见到一位你以前认为很了不起的大人物窘迫的样子,你就会生出一种“原来他也就这样,我可以超越他,直接向他的源头学习”的信心,这就是大宗师。《大宗师》讲的是什么?我们要向天地学习,了解世界永远处在摇摆的过程当中。人就是因为心不定,才构成了人。所以,你只要了解人性、了解世间万物总是处在起承转合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做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你的内心没有“我应该是谁”的自我要求,你只有像水一样不断地向游戏规则学习,水所面临的游戏规则就是从高往低,碰见东西之后绕过它 — “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因为水是最能够向地球的地形学习的物质。《大宗师》就是让我们放弃对自己标签的定义,让自己向一个更大的原点学习。原点其实只有三个:向大自然学习,向人性本来的面目学习,向时间 (周期) 学习。这就够了。有了这种状态之后,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东西— 临时下载。
125 京都拥有两千多座寺庙,其中可以看到我国唐朝时期寺庙的建筑风格,那里有无数禅师,也有很多奔着美食来的中国的“馋”师,这两类chan师会聚在一起,形成了京都独特的气象。在京都,你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随随便便一个小小的门脸后面,都累积着若干代匠人朴素无名的大师传承。日本的匠人相信每一样东西里都具有灵魂,所以才会对它们抱持超越对器物的尊重,这才是工匠精神背后最重要的心智源泉--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灵魂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智慧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大宗师》讲的就是这种精神,所谓向天学习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软硬件统一的智能终端,调整为能够与云端结合的状态,学习无非就是上传和下载,而这其中主要是下载,这样的人和事就符合“大宗师”精神。看到这里,大家难道不觉得,历史的车轮看似向前滚动了很久,却并没有走出多远吗?庄子用《大宗师》的篇名来和我们分享一种世间的状态, 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和人的结晶 -- 超级人类或真人,在其与宇宙最深处的智慧相连接后,就可以无罣碍、不期盼、不存储。按照爱新觉罗·毓鋆老师的解读,“大宗师”就是把大道作为师父,以“大”为宗师,而这个“大”就是大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云端的全部数据和知识作为根本,随时从那里下载,随时与它保持沟通的心智模式和能力,这就是一种新时代的“大宗师”精神。尽管之前,小梁有一点儿神情恍惚,跳出了对《庄子》的迷失、迷信、执着、偏爱、珍爱……甚至担心万一庄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呢?其实,对我们来说,庄子本人有没有那么伟大不重要,重要的是庄子讲的东西在今天都被印证了。
126 我们不知道这事儿靠不靠谱,因为真理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获得真理之人的行为模式的研究,去揣度真理。这也就是亚马逊已经拥有那么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却还要做Amazon Echo音箱的原因。人们只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但是,如果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硬件也是不值钱的。我们要先有真人,才能够有真知,只有通过对真人的观察和理解,才能够去理解真知,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终端硬件— 人,去理解他所感应连接的那个软件和后台的操作系统,以及“云端”的服务。在这里,将其比喻成云端,可能不完全究竟,其实,那个数据包也可以被称作“阿赖耶识”(佛教中指过去、现在、未来,或者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的所有信息集合) ,它有自己运行的法则,也就是道,它无形、无色、无相,但能生成一切、拥有一切、收纳一切、呈现一切。这就是《大宗师》的“大”所呈现的东西。真人就不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不会后悔没赶上好时代,得到的多也不觉得多,得到的少也不觉得少。这样的人状态很好,多吃也不嫌饱,少吃也不觉得饿,不吃也不觉得怎么样。一说到凉快,我们就觉得要吹空调;一说起清凉境界,就觉得与修佛相关。某一门心法认为,无论是导热性强还是身体柔软,都是因为他们的意识里没有软硬的概念,他们认为身体就应该是这样软的,他们心无罣碍,气血循环好。所谓真人,并不是无感,而是他们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感,超越了成见,变成了新的无感的人。庄子在《大宗师》里说,真人很重要的心智模式,就是他们已经不被自己内在的成见所影响了。古代真人的心智模式特征:不嫌少、不嫌多、不夸功、不求名、不觉得热、不觉得冷,内心没有成见,没有关于多少、功名、冷热的概念,不会被这些概念影响自己的生理反应— 这简直是高级远程智能终端应该有的参数指标。如果把真人理解为上古时期的一种可以无限流量上网的智能软硬件一体化终端的话,相信你就能够理解庄子对于真人的描述是多么有意义了。
127 我们讲到“何谓真人 ”,就是内心没有太多成见的人,或者能够觉察到成见都是假的之人,所谓真人,可能就是经过长期心智模式的打磨,已经习惯性地跳过纠结类似事情而已。南怀瑾老师:“一个人,世间的欲望愈多,天机愈浅,人愈聪明,本事愈大,欲望也就愈大;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的欲望愈多,则离道愈来愈远。”小梁认为,所谓梦,就相当于缓存运算处理机制。白天,我们和手机一样,开了很多“念头”窗口;晚上,我们睡觉时就像被放置的手机一样,虽然看似没有在工作,但其背后的程序还在运行。内在没有太多基于欲望的恐惧和自己种种不合时宜的状态的人,不会产生担忧,他们在白天就没有什么好烦恼的,无梦、无忧,对美食也不在意。追求美好的东西本身没有问题,那种因想要又得不到而起的憎恨、遗憾、患得患失,才是真正的问题。所以,庄子并不是真的反对大家去寻求美食,而是在提醒我们对美食形成的依恋,和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的憎恨、贪婪、怀疑、执着、攀比、嫉妒、怨恨等,才是真正令我们晚上睡不好觉、白天起来又有所担忧的原因。不要被自己喜欢的东西绑架,不要被自己由于得不到而带来的憎恨绑架。
128 *****无论儒家、道家、佛家,甚至瑜伽,呼吸都是最重要的法门,因为它可以调节我们全身的频率。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有肺可以由意识所控制,所以,呼吸可以作为桥梁去对全身的内脏进行挤压、疏导,甚至起到调频的作用,无论如何强调呼吸的重要性,都不为过。长期用嘴呼吸的话,会引发两个问题:第一,影响鼻子的发育;第二,改变牙床的形状。张嘴睡觉的孩子会变丑。因为如果经常用嘴呼吸的话,一方面阻碍了鼻子的功能,另一方面令大量细菌通过嘴吸入咽喉。如果你用鼻子吸气的话,大部分的空气会进到肺里面,于是身体的含氧量就会变高,用于支持大脑晚上的运作,因为身体各个脏器对氧气的需求比较大。但如果你更多地用嘴呼吸的话,会容易打鼾,因为很多空气吸到胃里面去了,毕竟胃对于氧气吸入体内的机制远不如肺。尽可能用鼻子深长匀缓地呼吸,一直呼吸到脚跟。其实这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法门,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微微闭上嘴,用鼻子去吸气,感受气流进入鼻腔,然后进入肺,这个觉察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个体与宇宙交流的过程。南怀瑾老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秘密全在一呼一吸之间。刘力红老师和我们分享过一个观点,大概人一辈子呼吸的总次数是有限的,所以,每一秒都比平常长百分之二十的话,在每个小时里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减少百分之二十。什么叫“气数”?就是呼吸的次数。常常听说“气数已尽”,就是积分快用完了。所以,要想长寿,很简单的一个法门就是,不要随便浪费任何一次呼吸。试想一下,一个连呼吸都着急而不彻底的人,能够把什么事情做彻底呢?如果你觉察到了,就从让自己的呼吸透彻开始,然后告诉自己,每一件事情都深长匀缓地进行。一口气尽量往里吸,慢慢地呼,有余力,还可以练习另外一个功法。”我问:“什么功法?”他说:“眼望远方,在淡然之中夹紧括约肌。”在道家里面,这叫“撮谷道”,通俗地来说,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来,夹紧括约肌,眼望远方,调整呼吸,拥抱未来。
129 未来的可能、已过去的原因,最终都会慢慢帮助你洞察到事情的平和状态,就是基于万千因缘业力和合的结果。最重要的伤害,就是一直有一口气被咔地顶在那里,没有顺过去,虽然后来貌似已经忘记,但这些伤害并 没有真正地被忘记,它们埋藏在我们身体、灵魂和意识的最深处。当你开始释放的时候,它们总要找个地方出来。好老师带着打坐、站桩、放松的时候,甚至开始原谅过去伤害过自己的人时,他们会出现奇妙的生理反应— 上打嗝,下放屁,中间肚子咕噜咕噜地响,甚至有些人呕吐、流泪。为什么?以前,这些气在哪里?为什么开始放下、释然、不在意的时候,它们全都出来了?如果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出来的话,它们会在哪儿呢?因为气不流动,所以,这些气结会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总会有一些物质经过它们,并且停下来,就像两个原子结合到一起,会吸引第三个原子一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量越大,吸引力越大,所以,从瘀一口气,到瘀一口水,再到比较黏稠的水--痰,最后到肿块,都是一层一层慢慢来的。“心有千千结”,视为“患”,你看,“患”这个字,上面是一个“串”,下面是一个“心”,心上有一串结,就是患,普通人都会这样慢慢地发展到这一步,而真人觉察到被噎住实在没必要,就不会纠结于此。心理学知识学得越多,了解的名词越多,越容易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一个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会在曾经受过的伤的表面,再叠加一层名为“受害者”的保鲜膜,让这些所有受过的伤害,不能得以释放,被紧紧地包裹在内。不需要花时间去原谅别人,连原谅别人的努力也不要有,只需要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是不成立的,你不需要原谅,也不需要被原谅,你不需要感觉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因为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概念,概念只是逻辑,只是一堆记忆,只是曾经这样认为的情形,仅此而已。
130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过:“如果心里太在意钱的话,就会有意无意地显得灵魂没有那么高贵。”当一个人和你沟通的时候,你可以观察一下,看看他的动机在哪里,当意识到一个人在给你的所有关怀的背后,都有直接利益挂钩的时候,你在内心里总会升起隐隐的提防和不那么尊重。当开始有欲望、想获取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落入自我设定的游戏节奏当中,以至于感受不到真正的天机。重点不在天机,而在于不要“耆欲”太深,人的欲望很容易成为被别人握住的把柄,一个人一旦欲望过强,就容易被牵引,踩不到天机的点子上。还有一些人我认为是最可怕的,这种人容易被自己的正义感和慈悲感诱惑,那些善良的人,自诩为正直、正义、有智慧的人,很容易被“你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哪”这句话所诱惑。我们贪图这件事情,很容易被那些自己界定为欲望的对立面的东西所诱惑,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现在,我就有一点儿“智慧厌食者”的感觉,一旦有人跟我谈佛论道,我就想念“阿弥陀佛”,这也算是“我嗔”和“我慢”吧。“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重要的不是看到浅层的欲望,而是看到隐藏在深处被包装成没有欲望的可怕的欲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好人总是让人敬而远之的原因,一旦有人标榜正义感、慈悲心和公益心,我就能够看到他们内在的傲慢,以及对于自己成为好人的渴望,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欲,也会离天机越来越远。
131 《冬吴同学会》第二季成因说明。免费听。《冬吴同学会》就是之前《冬吴相对论》的2.0版本。不过,如果你认真听这个新节目的话,会发现又有些不同。老吴变得更会讲段子了;小梁除了放浪形骸的笑以外,有些时候还会觉察自己究竟是真笑,还是极其真诚的笑。对我来说,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感受到了这其中的轮回。开始的时候就自然地开始,结束的时候就自然地结束。轮回这件事如此清晰地让我有所感悟,恰恰是因为经历了过去十年《冬吴相对论》的聚散。果你是了解“人世”这个游戏规则的人,并且已经体会过很多遍游戏— 不是指八九十年的一个大生命周期,而是从很多碎片化的生命周期里看见轮回,你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超然。那天,当我开着车,作为一个听众去听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个人此起彼伏的笑声,就像是一个由和合的灵魂趣味语言组成的生命共同体的“有节律地发病”。顿时,我觉得这个节目既不难听,也没有那么可怕。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大家说这个节目还不错。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普通听众,我真的觉得即便是付费节目,我也愿意收听。不过真实的情况是,它竟然是免费的。
132 意思就是,得道的真人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翩翩起舞,灵魂忽高忽低、张弛有度,不与外界种种和合的能量对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春天来了,不眷恋冬天的羊肉串;夏天来了,不怀念春天认识的姑娘;秋天来了,夏天的小伙子也走了……每次,小梁读到《庄子》中与之类似的文字时,都有一种灵魂得到按摩的感觉,因为我知道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 能够拥有旁观自己的欲望、觉察自己情绪的空相而不受束缚的自由灵魂状态。南怀瑾老师在《庄子諵譁》中讲道:“庄子所讲的《大宗师》,照我们的观念来说,是先有出世的成就,就是普通观念所谓得道了。一个人能够得道,就是内圣成功了,庄子把得道的功夫、境界都说了;然后内圣以后外王。并不是说得道的人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只有真正得道的人,才是圣人,才够得上是个大宗师,然后入世用世,所谓用世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当中,所谓成功的秘诀恰好与之相反。不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究其本质都是要让人性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得以彰显、放大,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白天,我们需要去“厮杀”,我们不断地在做事的过程中撩拨别人的欲望,创造他们的分别心,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留给自己一点儿自由灵魂的空间和时间,是对自己最大的犒赏,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基本的练习。正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紧张情绪,一刹那间的放松才弥足珍贵。想想我的高考结束那个时候,我既不留恋过往,也不展望未来,只是在家里面没日没夜地放松心情,那些并没有多么伟大的意义、没有惊心动魄时刻的平凡日子,居然构成了回忆当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些生命当中无意义、没追求,甚至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细节,才构成了我们所有快乐的源泉。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面讲,小的时候,他趴在草地上看到的草就像参天大树一样。晚上,蚊子在旁边飞着的时候,点上一根香,让香的烟气跟随着蚊子跑。如果把眼睛的焦点关注在蚊子飞着的状态上,就发现蚊子犹如仙鹤在云端飘行。其个中趣味,只有点上一根香,使得烟雾缭绕,并跟随着蚊子飞才能体会到,我们可以想象自己骑在蚊子的背上,腰缠十万贯,驾鹤下扬州……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幸福都不是花钱买来的。
133 专职旺夫的女人起码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一,她们永远不断地鼓励自己的老公,可能是棒喝,也可能是赞美,还有可能是反刺激,总之,她们给予老公的永远是鼓励,希望他能够往前走,不断地上进。第二,她们没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因为她们知道,只要老公有价值,他赚的每一块钱,都有自己的九毛钱以及贴现的未来,所以她们根本不需要虚名。当不能够理解无法名状的道时,我们可以用得道之人的状态来大致表达。圣人拥有宏大视野,在他们心中没有个人,只有大方向和主流。总监级以上的人在考虑新的运营时,大老板只会问一个问题:现在做的事情能够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其实,他并不是想着能赚多少钱,因为赚钱是必然的--只要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话。真人的情不是留在一处的,他心里的情是大众之情,他不会有强烈的分别心。“有亲,非仁也 ”,意思就是,当你拥有了分别心,认为自己跟这个人更亲密、跟那个人不亲密的时候,就离内在的人心远了,因此要回到内在自我的人心。*****音乐是一段有旋律的声波频谱,听音乐的时候并不需要去想象画面,音乐是让你身体的频率去感应乐章的频率,它是超越具象文字语言、超越象形思维的。*******所谓沟通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讲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相信,或者没有被感动,却试图通过和别人沟通,让他们相信或者被感动,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回归自己的内在,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相信的东西,只要你相信,别人也会相信。 所以,与外物沟通的手段是与内在的协调, 这就是如遇向外,反求诸于内。人和人都差不多,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回到内在本来就具有的状态,所谓的消费者分级、定位等,都是很不靠谱的事情,真正优秀的节目不存在适合谁或者不适合谁的问题。内在的定见,才是正见。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不能够把利与害打通来看,没有在利里面看到害,或没有在害里面看到利;没有在好处里面看到风险,或没有在风险里面看到机会,就不是君子。为了求名声和好处而伤害到内在的自我,就不是天地之间的人,就不是一个有道的人。要把自己融入世界万物的过程中,不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否则,会让你的行动有偏差,做人不舒服,而且旁边的人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不舒服。
134 对得道真人来说,天边飘过五个字“啥都不是事”,好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坏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那么,我们的分别心从哪里来呢?其实,我们的整个大脑活在一种有趣的惯性当中,我们活在对过往声音重复的惯性以及对未来声音想象的惯性当中,由于这些惯性常常反复出现,于是它们变成非真实的幻象。有些时候,这些惯性甚至直接导向我们对好与坏的判断,因为这样比较节省我们的内存和运算量,换句话来说,比较省我们的“脑油”。这种把真实的推理口诀化、结构化以及惯性化的方法,非常符合人脑的需求,因为能够直接得出答案。然而,这样一来,会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我们不假思索,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总是活在这样的惯性当中,对于道德判断的好坏利弊,也都习惯性地被这样认知了,这可能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源泉,因为这些痛苦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由习惯开始。一般人会被利益绑架,一般人之上的人会被自己的口碑绑架,更高一级的人会被历史上自己的名声绑架,所以,圣人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给出“药品”。读书是调频的过程,就像聊天也是调频的过程一样。出生不是一件多么宏大的事件,圆寂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时刻,生死一也。庄子具有某种反叛精神,不按常理出牌,具有宏大视野,并且真正理解人性,更不会被自己的性格绑架。如果你的快乐或喜悦,是基于某些实体的物质的话,也是被器物所绑架。读书的快乐来自“反刍”,就像牛在吃完草以后,晚上将其吐出来嚼一嚼,再吞进肚子里得到的快乐,所以,牛的消化能力很强,是因为它经常反复咀嚼。
135 “若不足而不承 ”,意思就是他们很谦虚,认为自己浑身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他们不会奉承别人。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基本上,这些话是在描述不急不慢、不玩手机也不冲动、不想获得别人的认同也不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同、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但又对别人很关心的样子。“若不足而不承”,好像很虚心、虚空,总是接受我的想法,但从来不奉承我。在饭桌上,有个人总是不说话,后来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说:“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我怕我说的他们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每每想到这个情景,我就会因为自己说话太多而心生愧疚。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念头收拾得不那么乱的话,他的眼神就不会乱,神态也不会乱,只要能够做到不乱,就自然而然地会让别人对他产生信赖感。管理上级、管理下级和管理自己,都有着简单的窍门--慢一秒。不用多,只需要慢一秒即可。当别人说完话以后,不要着急接话,而是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并且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你会发现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孩子做错事以后,很多家长都会用比平常高的声调去直呼孩子的学名,只有很少的父母会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看着他们,拿出五秒钟的时间来保持沉默。其实,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会发现,孩子会变得慌张,承认错误,作出改变;他们还会调整自己,甚至自发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你只需要沉默罢了,这只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慢一秒而已,如果将这个练习坚持做一百天,奇迹就会发生。
136 那些总是换女朋友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原因,因为他们品位不够高,没遇到过好的,所以觉得都差不多,其实,真正经历过好的以后,就不需要那么频繁地换了,宁可不要。喝过最好的红酒以后,你就没有办法喝普通的红酒,于是,你就变成了一个简朴的人,除了最好的,宁可不要。好多事情亦复如是。所以,真正的好人并不会有太多朋友,不是因为他的交友圈不够宽广,也不是因为他不随和,而是他宁愿在最高级的朋友到来之前或者来过之后的时间都淡淡地独处。读《大宗师》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与最优秀的人成为朋友,跟他们惺惺相惜之后,面对人世间其他人做出的不靠谱的事儿,你拥有的不是抵抗、漠视,或者烦躁的心态,而是对不入法眼的事儿不屑一顾。*****真人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呢?庄子在之前已经说过“邴邴乎其似喜也 ”,“邴邴乎 ”指的是真人很温暖,与人打交道的时候真心诚意、温暖喜悦,感觉他总是欠你一些什么东西想还给你,或者觉得自己怎么如此幸运,能够拥有你这样的朋友在身边,你的出现对他来说是对他生命的加持和祝福--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有这样的状态。他们之所以待人温和,不是因为你值得温和,而是他会用温和的姿态对待所有人,但在他的内心里面只是假设--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他内心中觉得足够好的人。一个人最终能不能够对人温暖,是内在自我的元气和阳气的体现,他们是用内在的自我温暖喜悦的修行,来化自己内心的阴寒之气。真人不是弱者,而是善良且不愿意用自己哪怕一分一毫的真气跟你斗气的智慧者。但是,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一定是有方法的。冯学成老师提到云门宗的纲宗: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所谓“随波逐浪”,就是“不得已也”,只能是随顺因缘而被迫出手。当然,有智慧的妈妈还有一些方法,但要看你平常给孩子包容、理解等一切有爱的物和情感有多少。给得多,才能拿得走;平常没有给,怎么能拿走呢?
137 庄子在讲《大宗师》的时候,会特别把自己认为的真人状态描述出来。比如,卓而不群但不坚执,心智开阔但不浮华;一举一动貌似迫不得已,但内心充实面色可亲;精神辽阔犹如世界般广大,但沉默不语,呈现封闭的状态;不用心机的时候似乎忘了要说的话。真正有见地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就很平安吉祥,没有那么多是非,没有那么多蔽障,没有那么多可与不可。庄子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老师,向某个人学习,或者说做某个人的学生,其实都是不究竟,因此,最终还是要向天学习,以“天道为宗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从本质上来说,皈依佛的目的是把其作为介质,向背后运作的体系学习;皈依僧是把其当作介质,皈依天地之间的游戏规则,从这一点上来说,皈依佛与皈依僧倒是一样的。我们拜师并不是拜某个人,而是拜他身上的世界观和宇宙一体的体验感。庄子说,如果你能够理解可以效法的是天地,自己就是一片云或一朵花的话,那么祝贺你,你已经开始接近真人的状况;如果你还是要向某个人学习,或在别人身上才能够找到人生经验的话,那么祝贺你,你还只是一个普通人。我非常不建议父母给孩子讲励志的人生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或名人传记,因为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写在书里,因为能够告诉我们的都不是真相。不要去读所谓的人物传记,不要以别人的故事作为模板,更不要简单地向某些人学习,因为那些都只不过是一个个片段。庄子告诉我们,要向自然学习、向环境学习,在每天与整个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随机而变。我可以告诉你,正安之所以成为正安中医,并不是基于多么宏大的理想,只不过是因为小梁的痛风,我不想到处求人看病,也不知道该怎么插队塞红包,这才不得不自己开了一家医馆。其实,很多后来被描述为挺有意义的事情,起初都基于微不足道的原因。 从本质上来说,《梁冬说庄子》就是在“喜马拉雅”的两个创始人朋友--余建军和陈小雨的撺掇下完成的。从本质上来说,做企业只需遵从两个丛林法则:第一,你只要足够强,就可以吃掉别人;第二,你只要小到微不足道,就可以躲在幽暗的角落里自生自灭。
138 一切生命都是应时而生、按时而化。庄子是无神论者,他认为一切都是按照某种运行机制产生的。这就是算法为王啊!读过《未来简史》的朋友一定都非常清楚,一切都是算法。现在,一些过去不能够被理解的东西都可以被运算出来,如果你仍然认为不可以,那是因为你的运算能力还远远不够。比特币是通过高等数学大量运算的算法产生的,它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且大概每四年地球上可以产生比特币的数量就会衰减一半。在谷歌或百度搜索后你会发现,比特币、以太坊以及莱特币的狂热代表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态度--世界可以通过计算来相互咬合,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比特币的机制犹如中国古代建筑或者家具的榫卯结构,比特币就是利用全世界开放的算法,让所有人的账本都彼此咬合而形成的货币体系。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传递的是信息的话,比特币以及区块链技术就是在传递信用。读《庄子》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领悟庄子的历史远见、对人心的洞察以及由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形成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活在一个庄子未敢设想的时代。庄子很清楚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他是无神论者,只相信世界是由某种机制产生的,它无色、无形、无相。“死生,命也 ”,也许所谓的生死只不过是整个算法里面不同的表达而已,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绝对,而是在时间序列里面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的相。生命如此,爱情也是这样。
139 庄子“相濡以沫”的故事: 一次天大旱,河水干涸了,江断流,无论大鱼小鱼还是公鱼母鱼,全都挤在只剩下一汪水的滩头里,它们被迫鳃靠着鳃、口对着口,我吐一口口水给你润一润喉,你再来吻一下我的唾沫。试想一下,在最后的悲壮时刻,我们手牵着手,让生命充满如此绚烂的壮烈感。但是,这种悲剧的美,哪有本来我们在大江大海里面根本不知道对方,根本不理对方的那种自由来得好呢!在开阔的世界里,你不需要顾忌我,我也不需要顾忌你,我们天水各一方,永远不碰头,这就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用一个这么简短的故事指出,我们每个人在心智模式里面如此趋同,被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绑架在一个很小的范畴里面,从而导致你争我夺的悲剧。其实,大家的悲剧都是一样的,就连我所看到的超然物外的人,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被迫“相濡以沫”。当你知道这就是无法跳脱出来的生活时,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已经过上这种“相濡以沫”的生活,如何得到“相忘于江湖”的自由?我认为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做深长匀缓的呼吸,然后独自进入梦乡,至少在那里你是自由的。
140 这家公司不是应天地而生,只是基于赶风口而生,创始人没有秉承天地之气,不是以天地、时间或算法为师,而是以做过这件事情的人为自己的老师,结果,一出手就能够看出来不是“大宗师”,所以over得也算适得其所。这位创业者不断强调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不要去追风口,不能看别人做了就跟着做,而要看时间和生命,做自己本身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相信自己有使命的话,那就是发自内心想做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你会发现生命中总有一种力量推动着自己只能做这件事情。其实,如果你是做某件事情的人,只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你梦寐以求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就会奇迹般地出现,我特别喜欢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的一句话*****:“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我希望你认真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睡醒之后,我不用照镜子就能够感觉到自己两眼炯炯发光,是睡饱觉之后的满血复活。所以,优秀的睡眠酒店一定可以帮助人们在睡眠当中充电、杀毒、消除心理疾病,让自己在梦里面跟仇人说:“我不需要原谅你,也不需要你原谅我,就这么着吧。”在梦里面,可以进入深深深深的无意识自由。一想到未来会出现这样的睡眠酒店,我就兴奋不已,在打坐的时候,我已经看到这家酒店的样子: 它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远程全方位脑波检测,以及可以帮助人们迅速进入深度睡眠的设备,不追求婴儿般的睡眠,我们追求婴儿父亲的睡眠。 我还想象,这家酒店里面的空气是甜的,它的换风系统除了吸进氧气之外,还应该有适合脑波的各种气味;我还想象,这家酒店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屏蔽会影响睡眠的各种波谱;我还想象,这家酒店如何迅速地对失眠症状进行分解……念头之所以会升起来,正是与我之前失眠的经历有关,这就来自我的使命。
141 读了《庄子》,你可以想象到庄子被老婆一脚踢出门去借米的场景— 庄子出门后,在路上看到一汪水,水里面有两条鱼。于是,他就蹲在那里看了一个下午,全然忘记了“去借米”这件事。我想,大概这才是庄子真实的生存状态,在无奈之中寻找快乐,可能是我们一生中唯一可以向庄子学习的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或者生存能力吧。一些朋友喜欢用一种软件去刷微博,看看到底是谁已经取消了对自己的关注。这又何必呢?你知道有人默默地取消了对你的关注,又能怎样呢?你能够伸出手扇他一耳光,还是你在心里面又记下一份“书剑恩仇录”?别人不关注自己,自然有不关注的理由,你不是也悄悄地取消过对别人的关注吗?咱们学《庄子》的人多少还是明白一点儿,曹雪芹把《红楼梦》写出来以后就不是他的了,一部《红楼梦》没有养活曹雪芹,但起码养活了一万个红学家,还养活了更多靠讲《红楼梦》成为知识界大V的人。说得无耻一点儿,现在小梁讲《庄子》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庄子付版税,庄子也早就知道“一切都不是你的,一切都不可能是你的,你只能把它交与世界”。在这里,我劝还没有结婚的朋友不要着急,可能在下次结婚或者离婚之前,婚姻制度已经出现巨大的变革。我劝还没有买房子的朋友也不用太着急,也许房价还会在某些局部地区上涨,但从中长期来看,我相信一定需要一种机制来均贫富,让拥有过多房子而住不过来的人把它们吐出来,分享给没有房子的人去住。什么东西是你的?你用就是你的,你不用就不是你的。未来,企图拥有某样东西注定是绝大部分痛苦的主要源泉。难道你不觉得佛经里讲的东西和世界经济的未来越来越接近吗?可能产权真的是一个伪命题。在梦里,你是谁,谁是你,谁是你的,你又是谁的?
142 庄子认为,“道”是可以被人感知并检验的,但是,它没有明确的作为,也没有明确的样子,可以心传,不能口授,可以有心得而不可以目见。你要知道时间只不过是概念的假象,叫“无寿者相”,时间是大脑关于光阴的概念体验而已。你有没有发现“我知道”和“我不知道”中的“知道”这两个字显得很高级?庄子很努力地像老子一样告诉你,当你真正获得“道”的时候,你会得到长生久视,可以心想事成,可以上天入地,可以驾驭星辰,与众星并列。我来举一个不是很贴切但能帮助你理解的例子。本来,你看到一个屏幕,上面有山川和大地。如果还有一个摄像头,它拍了你,而且你允许它拍,中间经过一系列准入机制、数据的转换,你会发现你的样子变成屏幕里面山川和大地旁边站着的人的样子,也就是说,你进到那个屏幕里了,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混合现实。如果作为旁观者,你看到自己在里面可以做一切事情。庄子是一个有“外天下”能力的人,可能他隐隐约约地在做以下推测:如果你获得某种授权、登录协议或Wi-Fi密码,并了解它的游戏规则,你就可以把自己投射进三维或四维空间,在里面进行各种角色扮演。那么,我们如何投入到那个通道中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可能性,就是睡觉。总之,万一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调到自己的新频段,获得源代码的授权,你就可以穿梭进入不同的时空里面,玩不同的cosplay游戏。当一个人在虚拟世界生活的时间很长,多过他在真实世界的时间,虚拟世界就成为真实的世界。反过来,他会觉得真实的世界如此笨拙,如此不真实,如此没意思,就像我们在梦里面的哭泣,往往比现实的哭泣来得更加悲壮和痛彻心扉一样。
143 “‘闻’道”,是通过耳与鼻进去的,是与前面所讲的那一个终极游戏规则有若干种连接方式的,比如,看到,触摸到,听到,嗅到,吃到等,她六根当中的某些东西与最基础算法底层的代码进行了连接。要持守三天,就能够遗忘三维空间里面的状态;持守七天以后,就不被各种现实当中的物质所影响,比如,不再受到重力的影响也叫“不为物易”;“九天之后,无立于生死之间”,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连续在网上玩游戏,玩了九天,就已经忘记了被砍死之后的感觉,因为砍完之后还可以外挂,还可以充值再来一次。这时候,生死置之度外,心境清明洞彻。所谓“清明洞彻”,就是已经不被重力影响,不被游戏规则影响,不被生死影响,甚至不受时间的影响。当你怀疑世界是不是有开始的时候,你就几于道了,所以,叫“疑始”。庄子当年所设想的故事,将会在这一波技术革命的浪潮里面,以奇怪的方式呈现那个现象。你怎么知道庄子不是在那个年代,通过某种方法体会到了一种类似我们正在投身混合现实,投身虚拟数据,投身VR,投身人工智能,投身语音和形象合成的未来?也许庄子依靠想象得出的那种况味,正在大面积地成为未来人类的体验。
144 离群索居 vs 眺望红尘
生活杂志社晏礼中采访止语的道士。
145 红尘人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一个出家人是因为信仰而出家,道心就会不稳,因为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马道长的故事,不是按照戒律在生活,而是按照本然在生活。李道士,李爷,你们说的养生是普遍规律,我的是特殊规律。香火旺导致道士肺不好。美国历史上的加息速度快是为了减息。道士炒股票。道士给夜总会员工讲道,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帮助人的心灵放松。已婚女子,自己进入梦乡时,当下也是未婚女子。
146 我们所拜的老师,他是作为一个镜像或是一个影子,帮助我们理解他背后的那一个天地之道,而不光是拜这个人。晏礼中拜女道士为师的过程。
147 寺庙玩里的师父说:“你知道吗?做和尚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开心。如果你正在不开心地工作,那你可以不工作,结果不就是开心吗?你要帮助别人,让别人解脱痛苦,但自己却一脸烦恼,这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在长时间孤独寂寞冷的退守之后,能够“见独”--看见孤独,看见独立的那一个我,然后,能够慢慢地发现所谓过去、将来都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观念而已。你一定要明白,当你真正能看见未来的时候,你的世界观一定会混乱,因为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必然发生的,有一些好人没有好报,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丢了钱,有一些坏人中了彩票,有一些长得很丑的女人嫁得很好,你觉得不能忍受,还有很多不道德的事情居然也很合理。我分享过一部日本电影《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他们是两个来自平行宇宙空间的人,男孩子的时间和我们一样,是正常活的— 今天过完了就是明天,明天过完了就是后天,而女孩子是倒着活的。后来,这部电影又按照女孩子的时间顺序演了一遍,也就是男孩子倒过来又活了一遍。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反复地前后折叠,这就叫“蒙太奇”。平行宇宙就像在一个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两部视频的窗口。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都是一个巨大的VR游戏里面的玩家,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已经内制了一套全息的VR眼镜,当你知道自己是在玩游戏的话,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就是要不断地通过觉察发现你可以站在旁边看世界-- ‘外天下’和‘外物’,你就会产生一种‘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的终极情形。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撄宁 ”的意思就是,外面的一切生死成毁、变化的扰乱,都不能够扰动心地的安宁,是在万物生死成毁、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保持宁静的心情,涅槃寂静。
148 你的见地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开始是从疑惑而来。“瞻明”— 洞见— inside。“瞻明”又从哪里来的呢?从“聂许”— 心里面涌现出来,“聂许”又从“需役”— 践行得来,践行又从咏叹歌颂那里得来,也就是说,你的行动又来自韵律— 咏叹的歌调,而咏叹歌调是从“玄冥”那里得来,“玄冥”其实指代的是静默— 涅槃寂静,“玄冥”又从“参寥”得来,“参寥”就是指空旷,“参寥”又从“疑始”— 迷茫开始。*****你怎么能够没有打草稿,对着话筒就脱口而出、满腹经纶呢?如果你在话筒旁边讲的都是你熟悉的事儿,而你在心里依然全然地认为耳机外面的那个人,早就是很熟悉的朋友的时候,你还用打草稿吗?这只不过是内心的成见而已,认为对方是陌生人,所以你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有一天,我一位朋友的老婆跟他说:“今天是我们结婚十五周年纪念日,要不要庆祝一下?”我的朋友却说:“你见过囚犯为自己入狱而庆贺吗?”一切游戏包括《王者荣耀》在内,都是让你在好像快成功的时候,充满焦虑和疑惑,然后反复折腾你,当你最后终于能够练级闯关出局的时候,game over了,这就是人生。如果你能理解在这件事情里面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游戏玩家的时候,你就会充满某种解脱感。疑惑是你帮助自己了解真相的开始,那么,你的问题是什么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Nothing is everything,everything is nothing.”到底“道”从哪里来?从疑惑中来,所以不要放弃生活当中的烦恼和疑惑。从那里开始,一直往上追,中间会经历几个过程,会经历诵读、吟唱、行动等,《庄子》里面就是这样讲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要学会沉默,学会歌唱,学会实践,学会感悟,学会朗诵出来,学会将它落成文字,最终再回到没有文字上。读《庄子》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起码可以让你知道原来自己一直都那么无知。
149 “尻(读 kao ,指尾椎骨、屁股)脊柱最后总会止于尾椎骨,但你要知道,尾椎骨表面上是没有往下延伸了,但它并没有消失,只是退化了而已。庄子说,尾椎骨很神奇— “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后面那一段“尾巴”好像消失了,其实并没有,它一直在身体的DNA密码里面。什么时候社会被长得跟别人一样漂亮这个想法所绑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奇怪的一种气象。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惯性,惯性无所不在,你习惯这样了,你就觉得应该这样。很多妈妈带着儿子去剪头发,剪得挺帅的,结果小孩子却哭得很厉害,小朋友只会看自己的发型是不是跟小伙伴们的差不多,其实,我们都活在成见当中。我们对于自己身体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活在了两个成见当中: 第一,我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第二,大家觉得应该是什么样。我们的样子被大众传媒绑架了,我们活在电梯广告里面削过脸颊、去过眼袋、隆过鼻、隆过胸的人的标准里了。总之,不是你可不可以修整自己,而是你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这个情绪才是真正的问题。那些真正不孝的人,为什么都没有好的命运结果?其实很简单,你对父母不孝,本质就是不认同他们,而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住着自己的父母,推论下来就是不认同身体里面的“我”,所以总是活在扭曲和拧巴里面,所以身体不会好,命运不会好。孝的本质是通过对父母的爱,来完成对自己的爱。一个爱自己的人,才会是一个舒服的人。一个舒服的人,才是顺的人,别人才会感觉到。每个人都愿意跟内心比较健全,不那么拧巴的人在一起,所以,人家愿意和你玩儿。所以,一切问题,都来自内在对自己的不认同 — 这才是本篇文章想跟我们讲的最重要的话题。你为什么不认同自己?
150 上苍让你得到这一切是有时间的。年轻的时候别嫌自己胖,婴儿肥也是你得到的脂肪, “时也 ”— 是生命的时间给你的,等你老了再想要那点儿脂肪也没有了。“失者,顺也 ”— 失去的时候只能接受。“哀乐不能入也 ”— 欢乐和悲伤的情绪不能够渗透到你的意识版本。当一个人的内在循环不够好,或者血液里面各种能量不足的时候,身体机能往往会率先放弃远端,所以,一个人总是从脚开始衰老。小孩子都喜欢跑,跑着跑着就不喜欢跑了,他就喜欢走了;走着走着就不喜欢走了,他就喜欢坐了;坐着坐着就不喜欢坐了,他就喜欢半躺了;躺着躺着,他就平躺了。这股气是倒退着走的,越来越少,最后只能用来支持心脏和大脑的运作,离心脏和大脑最远的手指、脚趾、膝盖甚至腰的气血就不足了。我们如何能够跳脱这个倒过来的沙漏所形成的生命?而这必然是一个耗散的过程,如何跳脱它对我们的束缚呢?子舆和子祀讲的就是“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泰安私塾这三年来,每位同学的离去,都带走了我的一段生命。其实,如果我们站在距离全部讲完《梁冬说庄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开始进入所谓的倒计时了。当我们用这样一种世界观去看世界的时候,就会非常珍惜每一期 ,而不是想着赶紧多做一期。难道不是这样吗?明年还能讲《庄子》吗?我想因缘和合,时空转变,让你做的时候你高兴,明年做不做得了,只是顺从就可以了。如果以这种倒过来看的世界观,去看待我们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就会发现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