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5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篇关于入静的文章,觉得对我们初学者不错,放在这里以供日后再学习。
+ G" H3 j! g% O9 c6 `6 u. ?/ T
" M, |+ {0 v, K* F: O2 V说明前续:0 Q: b1 j9 X. ]% V
我曾向王老师询问过如何静坐,老师教会了我“数息”打坐的方法。回家后,我就按老师讲的打坐了一段时间,但总觉得“数息法”会让我心里杂念越来越多。如果静坐不数息的话,反而觉得心里清净了。而后又看了一些关于打坐的材料,听别人讲他们打坐的经验,说打坐时要“意守丹田”。就这样,我没有用“数息法”而是“意守关元”,没有再数息又打坐了一段时间,自我感觉良好,达到了心静、,安详的状态,自认为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静坐方法,直到有一天感觉小肚子在打坐时胀得的厉害,难受得的坐不下去了,我只好又回来问王老师打坐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是怎么回事?由于是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而不是录音,所以记录的内容不全面。
2 }/ @% X( E. Z: \3 T记语录:+ Y. X+ b1 O7 y7 R+ a3 }' G
琦:王老师,我在打坐时总是小肚子很胀,这是怎么回事呢?
$ Z3 x" a. n# x+ k) q. M- k) A/ m师:你是怎么打坐的呀?! ^" o# ]0 T) M& k8 R% N5 q/ @
琦:双盘……(王老师马上打断劫过我的话)
$ a' T3 J: R* @师:我问别人也是这样,我问是怎么静坐的,几乎所有的人回答我的都是打坐的外在形式,而我问说的是你内在的静坐方法。因为打坐的目的都是“练心”。《六祖坛经》说:“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又说:“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b1 F6 a0 B1 j& |
琦:哦!我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把意念放在丹田。# a7 b1 _3 P. c2 i
师:你这样做是错的,不但对你的病情没有帮助,久而久之还会加重你的病情!打坐不可“有所住”注。《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A- [4 d/ `$ N* d0 f/ |/ R8 \
琦:老师,那我打坐时若是用“数息法”的话,心里根本就静不下来,总是越数心里越乱,有时数着数着不知道数到哪儿了。觉得数息是静坐的负担,让我无法入静,所以就不数了。不数后心里反而清净了,再加上专注一处,感觉杂念就没有了。
& d% @! n7 A9 r; B0 l师:静坐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数息,就是数自己的呼吸,当初释迦在初步修道时用的就是“数息法”;一个是念名号,也就是至心称念阿弥佗佛或观世音的名号,这个方法也是非常稳当可靠的。打坐不可“有所住”注。你把意念放在一处是“有所住”注了,这是错误的。静坐要“以一念代万念”,要说在初步打坐是能够一念不起,这是不可能的。
5 Z8 l$ f) N3 Y2 h5 Z 静坐时需要立起“一念”,比如数息或称念名号,有这“一念”在,你才会知道自己在静坐中有没有杂念产生。在初步打坐时,心中专注于一数息时杂念就会随之而来扰乱你。这时你才知道自己心里并不清净,杂念很多!这时你要加强意念,只管专注于数息(而不是专注于某一部位),杂念来了能够及时发觉或察觉,并且能够不要去理睬杂念的来往,不随杂念来也不随杂念去,不去随着杂念进行推理和思索,这样久而久之,杂念就会离开你,不会扰乱你!这才是静坐的正确方法,而这必定会有一段艰难的经历,哪儿有舒舒服服就能修成道的?!
; E( A. u1 a7 ?- J8 A& E5 {' ] 你刚才说,不用“数息法”心里反而安静了,其实这种安静是假的。给你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孩子总是被老受母亲的唠叨,一开始还会有些烦躁,随后便用心思考,想办法应付和对答。但时间长了,孩子对此也就习惯了。以后当对于妈妈再的唠叨的时候,孩子不再显示出烦躁的情绪,并可以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但发现孩子答应后并没有按着妈妈的吩咐去做,是因为孩子不需经过大脑考虑就可以应对母亲的唠叨了,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答应了母亲什么事情。你现在的这种打坐的安静状态,就像孩子习惯了听妈妈唠叨一样,杂念本来存在并出现于脑海中而自己却不能察觉,沉溺在自己所喜好的安详状态下,这是不对的。如《坛经》所说:“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 G, S) [, }* c佛教里所说的魔,会引导修行者人去自己人所喜好的境界中去,在这个境界中你会认为自己已经做作到真正的无杂念,其实不然。如《愣严经》所说的三摩地中,心爱绵合,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 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M' \5 h, d# L6 F
琦:老师,我明白了!那书中所说的眼观鼻,鼻观心又是怎么回事呢?
9 f7 T, e4 j. z3 _3 A: I8 [. [老师:这些你都不用管它,只管数息,做到杂念来去而不跟随,那些所谓的“眼观鼻,鼻观心”自然也就都做到了。( e) r( C0 d% ^5 `& U
然后老师给我示范数息的具体要领和方法。
R, G" d8 x, {5 s# Q5 J$ F% L老师:你回头看看《童蒙止观》、《六妙法门》,是讲关于静坐的。我觉得我比它那上面讲得的更好(这是胡说!只是我说的更容易让你们初学的人理解罢了)。- E$ x& { O7 L6 C @
琦:是!2 S) w1 S+ A/ }9 t: d& r
老师:回头我再教你“延年九转法”,对你的病会有好处。你回去先要把《易筋经》后面的《洗髓经》背下来我再教你,要不教你你也不懂。
# T4 \, E- t7 n- o9 ^, H' W琦:哎!% y! @/ c8 y; I* |
老师:静坐,不要忘记练拳!两个都不可偏废一起来。我就好一段时间没有练拳了……
- k3 }5 D* p j/ c( h9 f o琦:…… 9 w0 W* p2 ~& z! P
) ]* N( r' c4 j% y2 g% y课后感想:0 c+ t- i! [, q v5 Q5 z" X; l
一. 静坐不要光注重于外在形式,内在的方法很重要。
8 K9 x9 j- N% ^" T1. 意念千万不能关注勿注在一处。- H" l* f5 r9 P6 _. [
2. 坚持数息或念名号阿弥佗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察觉杂念的出现,更不可理睬或跟随杂念往来。, ]. _# e( L7 V) o3 [
二.静坐和练拳要一起来齐抓并举,不可偏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