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1-3 16:36 |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3 04: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回春婆 于 2014-11-13 05:14 编辑
, S. |0 r9 C* Q5 |3 N( e/ p4 Z3 x
j( o9 V+ S, k! x 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后期佛学,又译为静虑)也不例外。
) y% Z) j, U7 T; U& L1 h0 k3 H) k8 `: j5 W& B u; W" v- d
(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s0 `4 r$ P& Y9 u3 s, O
, z% B' Q% V" X3 I4 \2 ]3 J8 o0 _ 在这些书籍中如果要说哪一本书,可做初步入门最正确的指导,实在都不太合适。而合于佛道两家正统的典籍,学理又不简单,至于不太合于正统道理的书,问题又太多。在无书可资遵循的时候,比较普遍为人所乐道的,便是蒋维乔先生所著的《因是子打坐法》,多少人如法炮制去学打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发生气派感受,做到和他一样。
% Q3 o& K8 J5 V/ `' e 其实,《因是子打坐法》只能说是蒋维乔先生本身学“散步”的经验谈,或者可以说是他学习“打坐”的反应实录,可以贡献给大家做参考,但绝不是金科玉律,更非不易的法则。" z, g; p. {$ m! I x7 ~- B) A
我们首先须要了解,蒋先生开始学习“打坐”的时候,早已患了严重的肺病,一个人到了有病的时候,心境反而比较宁静。情绪虽然近于消极,有时思想反而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这是人之常情。
7 i8 ]- [+ l; D7 ], ? 因为他本身有肺病,所以必须要在静中修养,等到生理机能恢复本能活动的时候,相当于道、佛两家所说的气机或气脉便会发生作用,循着中国医学所说的人身十二经脉的流行,于是气机到达某处,该处就自然产生某种感受。2 N* ]% d' |/ D; H7 Z0 [% R
在这种情况当中,只要不去揠苗助长,任其自然流行,便是最好的生理疗法,对任何一种疾病都有效,何况是必须静养治疗的肺病。
5 u( A4 h* B, P0 G: i; j 总之,如何是中西医药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都靠静养,
1 m$ {0 Y( v: V4 [ 所有中西医药物,只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并无绝对去病的作用。
: T) @( P; a; T% Y
8 X) Y% b+ Y, \( T
5 E5 c$ j: I7 _ 疾病之所以恢复了健康,得到药物帮助的效果,仅有十之三、四,靠着卧床住院的静养,因此引发本身体能的治疗而从获生机,却占十之六、七的重要。就是使用外科手术的医疗道理,也并不外于此例。何况有关心理和精神的治疗,同样不外于此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