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小侦子

4.5周 小侦子 潇洒与幸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4: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茶者:一个宁静的世界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绿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绿茶,你也许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绿茶,你也许会看到茶马古道的奇异风光,聆听到那早已逝去的马帮响铃---。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福报是怎么来的?


          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修来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我们认真学佛,发菩提心,就像火,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就像灰。你把火点上,灰自然就有,不想要也有。
      
      我们看看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传记,看看历代祖师、大德高僧的传记。他们住在僻静的地方,根本没有修世间这些福报,但是却得到了这些福报。他们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法界,他们所得到的福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就像法王如意宝。法王在一个山谷里,基本不出山谷,但是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世界,他所得到的世间的福报,我们无法想象。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躲到山洞里去了,世间的名闻利养却追到山洞里去了,躲都躲不开。修来的福报才是真正的福报,求来的、追来的福报,都不是真正的福报。
      
      龙树菩萨讲过,世间的这些福报,始终都是痛苦。比如说,积财、守财、失财都是痛苦。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痛苦,每天奔波忙碌,愁眉不展。守财的过程也是痛苦,患得患失,寝食不安。失财的过程也是痛苦,不是你要离开财富,就是财富要离开你。就像小品里演的一样,人没死,钱没了,也是痛苦;人死了,钱没花完,也是痛苦。
      
      以前有个富翁,隔壁住着一对夫妇,靠卖豆腐过日子,每天特别开心,有唱有跳的。那个富翁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富有,但是一点都不快乐、不幸福;隔壁那户人家一无所有,却那么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位长者给他出个主意:“你真想知道真相,我教给你一个方法。你今天晚上偷偷取四十两银子放到他们家的院子里,就会明白的。”富翁就照办了。夫妇二人早上发现银子了,就开始忙起来了,研究怎么藏、怎么花、怎么用?原来的欢乐都没有了。那个富翁才知道,自己不开心,就是因为受财富的牵累。
      
      财富会给人带来痛苦,但是通过修行得来的福报是永恒的,是没有痛苦的。没有积财,就没有积财的痛苦;没有守财,就没有守财的痛苦。对开悟的人,成就的人来说,黄金和牛粪是等同的,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如来佛的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孙悟空有再大的神通也不可能逃出虚空!这也是表法,是让我们开悟!但是我们都当故事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拭去心上的灰尘



         每年腊月二十四,母亲总会早早地催促我们兄弟起炕,快起来,吃完早饭要扫尘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天早晨醒来,不用睁开眼睛,鼻子闻的是母亲熬的玉米粥香,耳朵听的便是母亲拿着条帚扫屋的声音了。她天天从屋头扫到屋尾,象是做媳妇的一种仪式,那么认真仔细,主动积极。我们自然愿意赖在热被窝里,就对母亲不紧不慢地说,你都扫了三百多遍了,不在乎这一次。

        母亲不同意,那能一样吗?天天扫也有扫不到的地方。这是过年哩,除陈(尘)迎新嘛。

        母亲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嘴里永远说不出大道理,她说的都是农村里最普通最实在的话。她与人们交往也是恪守本份诚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但是对待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她总是和我们有些不一样。母亲在老家生活了三十多年,然后随父亲搬到城里,离开乡亲们也有十余年了。可每次回到老家,前邻后舍、当家十户的大娘婶子们就会把她围在院子里,拉扯着手,家常唠个没够。我总是感叹,这么多年了,她们还象亲姐妹似的,还是老家人心厚啊。可是在姐姐们眼里,就对母亲有些瞧不起,这个大娘不是买她长果少过斤秤吗?那个婶子还留下过咱家的鸡崽呢?东洼的棒子谁掰的?赵坟的山药谁刨的?这些事你怎么全都忘了呢?当我们把这些往事一一提起,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谁家过日子没有难处啊,都过去了。

        噢,原来这些事母亲不是忘了,而是让它过去了。其实要说难,我们家的日子在村里是最难的。父亲在城里挣点死工资,留下自己的生活费,余钱只够买灯油和大盐。我上边四个姐姐,家里几乎就是母亲一个劳力。几两花生,几只鸡崽,几穗玉米,几棵山药,我们家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吗?母亲当时都没计较,现在更不会翻旧帐了。想一想,她的理由很简单,谁家过日子没有难处啊,这不都过去了嘛。

        确实事情都过去了三十多年,那些人和事还象灰尘一样蒙在我们心上。而母亲则不然,她已经清扫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过去了。难怪她们的手扯得那么紧,母亲也轻松,她们也轻松,连笑声都是透明透亮的。

        穿行在风尘和名利中的人啊,谁能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那是勘破红尘拈花一笑的佛祖。就算是我们拥有一颗良善之心,不会事事挂怀,睚眦必报,但诸多不顺眼、不如意、不合心的事必定会在心上留下痕迹,就象是一层浮尘,那么轻,在你察觉不到的时候落上去,一点点裹卷起你的心。当有一天我们不堪重负、轰然崩塌的时候,一切都积踵难返为时晚矣。

        何不试着在每天的某个时刻,轻拭一下心上的灰尘?就象母亲做的那样,让我们的心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挣脱蒙蔽,得到舒缓和安适。我谨记母亲的话,天天扫也有扫不到的地方嘛。我不敢怠慢,努力向母亲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赚钱是一种最深刻的修行


         麦克尔·罗奇格西,是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1952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高中毕业后,他以全优的成绩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他在白宫接受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学术大奖章,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森国际事务学院办法的麦肯奈尔学术奖。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印度,潜心钻研佛法,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佛学博士学位(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格西)的美国人。1981年,他创立了安鼎国际钻石公司。1998年,在他离开时,安鼎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超过二亿美元的全球性大公司。之后,他把他在商界的体验写成《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一上市就博得好评。这本书被不断翻印,并先后译成二十五种语言。

        记者:你在寺庙学了10多年,为什么又选择重回美国做生意?

        在我有了扎实的佛学基础后,我的老师鼓励我回美国做生意。他说:虽然寺院是学习佛法智慧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学习成果的最佳实验室。刚开始,我对他的话一点都不在意。我可不想离开小寺院宁静的生活,而且我在美国长大、上大学,对美国生意人那种贪婪、冷漠的形象没一点好感。师傅看穿我的心思,有天召集了一群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学生,做了关于“佛法与商界”的开示,让我明白“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的道理。之后,我跟老师们告别,回到了美国。至于做什么生意,回美国前有次在寺庙静坐,我看到一些征象,清楚接下来要做的生意跟钻石有关。

        所以,我一回到美国,就到处应聘珠宝行业职业,可是珠宝行业在当时非常家族化,没人愿意招聘陌生人,再加上我当时没有相关的经验,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有位好心人给我指了一条明道,建议我去纽约的宝石学院先修几门宝石鉴定的课程,一来学习专业知识,二来结识人脉。听了他的话,我果然在宝石学院认识了后来的生意伙伴。

        记者:很多人说“无奸不商”,做生意是不是违背你遵循的佛法要义?

        我做生意有3个原则:

        第一,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赚钱。我想全世界都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不应该赚钱,不应该富有。一旦他有钱,就认定他违背了严苛的戒律。

        其实,在经典教义里,钱本身没有错,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会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的关键是,要用什么方法赚钱,钱从何而来,如何让它源源不断,以及对钱的心态。只要你用干净诚实的方法赚钱,清楚钱的源头,并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财富,就可以广进财源。赚钱和修行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事实上,赚钱也可能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应该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才能一边赚钱,一边保持身心健康。创造财富的过程,不应该让我们身心俱疲,而无缘享用财富,那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一个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钱的生意人,完全不懂的经商的目的。

        第三,一个人要是在最后回顾自己事业时,如能非常坦然地说一句:这些年的奋斗对自己、对世界都有意义。那他真的是是一个太成功的商人了。当我们老去,回顾既有的成就时,我们应当能从过往的人生经历、经营的事业中找到一些永恒的意义,为下一代人做个好榜样。

        不论是做生意赚钱,还是修行古老的智慧,都是为了充盈我们的生命,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力保持内心的简单与朴素


          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看生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丽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居里夫妇结婚时,他们的会客室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后来,居里的父亲来信对他们说,他们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样的家具。看完信后,居里若有所思地说:“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
      
      居里对新婚的妻子说:“不要沙发可以,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再添一把怎样?客人来了也可以坐坐。”“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又怎么办呢?”居里夫人提出反对意见。最后他俩决定,不再添加任何家具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否可以感受到一种简朴的美。作为科学伟人,居里夫妇的内心是简单和朴素的,然而他们的生命也正因此而美丽、闪光。简朴是一种美,懂得欣赏简朴的美,更能够懂得美的内涵。
      
      人们都说大自然最美,那是为什么?因为大自然朴实无华,天然无雕饰。不论是沙漠高山,还是江河溪流,都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的模样,总是自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美来自简朴,同样,简朴的生活也是美丽的。
      
      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追求幸福的伊利亚斯》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伊利亚斯夫妇出身贫寒,他们立志要追求幸福,因此胼手胝足,努力营生,后来拥有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家道衰落。富甲天下的伊利亚斯夫妇很快就没落了。到了老年,他们一贫如洗只得去帮佣。好在他们能乐天知命,在雇主家里,反而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他们曾说过:“当我们富有时,有许多事让我们操心,所以没有时间交谈,没有时间想到灵魂,向上苍祷告。我们忙碌又忙心,也常因浮躁而吵架。现在,我们清晨起来,会彼此说几句恩爱的话。生活平静不争吵。我们只需要服侍主人,尽心为主人工作。我们工作回来,有晚餐可吃,有乳酒可喝,天冷有燃料可烧。我们有时间闲谈,有时间思考灵魂,也有时间祷告。50年来我们追求幸福,直到现在才找到。”
      
      长在乡间小道两边的野草,虽然天天被日晒雨打,甚至被路人践踏,但还是那样色彩动人,气味清香,浑身野趣,充满着生气和活力。美丽的往往都是简单的。艺术上讲究返璞归真,同理,生活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托尼在玻利维亚海拔三千八百米的喀喀湖畔生活了九十二年,他从来没有摘下过那顶满是尘土的旧毡帽。那里的空气稀薄而干燥,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活这么久。他的信仰是一种奇怪的混合——既有玛雅印第安的古老宗教,也有罗马天主教的内容。他对人生的总结是:“不要说谎,不要懒惰,不要偷窃。上帝会眷顾我们。”
      
      横亘的大山、茂密的森林、成群成群的山羊和宠物、美丽的小屋……这就是丽贝卡在澳大利亚詹伯鲁的生活。她站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晨曦洒在她历经九十二年寒暑的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年轻得令人吃惊。她一个人在这里过着孤单但不孤独的生活,几个为露营者准备的帐篷为她带来一定的收入。山羊奶是她最好的营养品。她每天都要在林中散步。如果不能按计划行事,她也要在脑子里把那条路走一遍。心灵寄语
      
      简朴是一种美,懂得欣赏简朴的美,更能够懂得美的内涵。有些人的生活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他们有了一颗善于走进简单生活、走进美的心灵。
      
      读完以上文字,你感觉两位主人公的生活怎样,是不是感到一股凉凉爽爽、淡雅悠长的气息迎面而来?两位主人公的生活清新、简朴、淡雅、乐观,着实令人羡慕。
      
      以推崇“简单生活”理论闻名的美国作家玛丽·茵·普兰特指出: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看生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丽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这两个主人公的生活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他们有了一颗善于走进简单生活、走进美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成了中国历史上不以穷通得失挂怀、潇洒旷达的人生情怀的范本。

        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还贯穿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中,贯穿在他本人的人生历炼中。

        苏东坡历尽政治风波,劫后余生,从边远地区回到京城,在翰林院供职。不久,好友王定国也从岭南被召回京城。两人相见,开怀畅饮。酒席间,王定国让歌女柔奴劝东坡饮酒。柔奴眉清目秀,应对敏捷。并且,更吸引东坡的,是她的那种淡定平和的气质。苏东坡问她:“你的家人都在京城,你一个人跟主人在岭南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里风土不好,这些年够辛苦的吧?”

        柔奴安详娴雅地回答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东坡听了,感到非常的震憾:这么一个柔婉妩媚的女孩子,却有这么洒脱、这么超然的心境。感慨之余,东坡写了首《定风波》词来表示赞许。词中说: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柔奴置身逆境、波澜不惊、超然其上的感悟,也是古代的知识分子所追求向往的境界。唐代白居易在诗里就经常流露出这种感受,如“身心安处即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这种心境,也给了仕途坎坷的苏东坡莫大的受用。正因为苏东坡的自身也有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他在被贬到偏僻荒凉的岭南时,仍然非常乐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在垂暮之年被贬到惠州,仍然旷达洒脱,忘怀于得失。当他吃着荔枝时,不是在怨天尤人,而是在感恩,这样一来,在别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中,反而发现了生命的喜悦与自在。

        如果执著于繁华,萧瑟时就会痛苦万分。如果在花繁柳艳处,淡定从容,秋风萧瑟的时候,就不会有失落的痛苦。如果执著于繁华,萧瑟时就会痛苦万分。如果在花繁柳艳处,淡定从容,秋风萧瑟的时候,就不会有失落的痛苦。这就是《菜根谭》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是苏东坡自己说的:“成固欣然,败亦可喜。”(苏轼《观棋》)

        这就是超越顺境与逆境、超越得失、超越成败的不二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左右


        人生于世,为人处事。恩恩怨怨,空耗精力;缘来缘去,皆属天意。眼中事物尽混沌,是无知愚昧的表现;意识雨后见彩虹,是有识智慧的心境。把握进取,给别人留条生路,为自己留条退路;学会放弃,笑对逆徒,不失大志。有缘就常来相聚,无缘就扬长而去。既然缘尽了,就要学会放弃。珍惜拥有是聪明之举,学会放弃是智慧之理,二者是人生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在红尘中,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真正要做到为人随和、处世低调,确实得经过一番历练,经过一番自律,经过一番升华。高要立得起,低要下得来。痛而不言,笑而不语,镇定沉着,稳健干练。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高调待人、低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谨慎入世,随和处世,你会一天比一天快乐。

        人类是自然界最聪明的动物,也是最傻的动物。他们极力想控制万物,却控制不了自己;他们能说会道,却把握不好行动。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人生,总得有点追求,生活才有目标;总得有点爱好,生活才有情趣;总得有点信念,生活才有意义。一个人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失败的。一个国家民族的失败都是因为缺乏信仰,没有共同追求。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职业,所从事的工作未必适合所学的,未必真是所心喜的,如果有职业以外的兴趣爱好,或许还能成就职业意外的成就,充实人生。

        社会条件再好,如果没有自己勤奋努力,都不能为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家庭条件再好,总不能睡在父母置备的床铺上坐享其成一辈子,只有自己努力营造幸福才快乐。人在三十到五十岁期间,是人生付出与收获、奋斗与积累的黄金时段。这期间不努力,人生将是虚晃一场。只要尽心尽力了,肯定会有长进,肯定会有成就,定能在广阔的社会层面上展现一席之地。

        为什么同样文凭,有人拿了有效,有人拿了无效呢?为什么同样是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母校的文凭不值钱呢?别人能找到工作是因为有本事还是有门路有援助,自己找不到事情做是没有学到真本事还是没有关系呢?说实在的,一个人出身社会,要有立足之地,不是一张名牌大学文凭所能实现的,也不是仅凭关系就能长久的,只有持续努力掌握必须的技能。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人才,人才需要真本事,要有真学问。自己是不是人才,有没有真本领?要得到社会认可才行。如果在学校不用心学功课,躲懒取巧,旷课闹考,敷衍老师,虽然混得了文凭,但在严格用人的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张废纸。即使凭文凭能够暂时混得一只饭碗,终究是靠不住的,终究要被后起的优秀人才挤掉的。毕业就失业,或许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一个人的头脑产生思想,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转换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命运,命运可能左右人生。所以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注意自己的思想,正确表达思考后的语言,用准确的语言指导良好的行动,养成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左右,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按照自己意愿升华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人,总是生活在原谅与被原谅之中。原谅一个人是自己的意识,而被原谅的人作为被动的一方就会很痛苦。所以,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人世纷争,无非恩怨。因恩生爱,因怨生恨,导致人际关系的巩固或破裂。在日常生活中,因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当而结怨的情况时常发生。如果不及时解决,轻则产生隔阂,影响团结,重则关系破裂,闹到势不两立、两败俱伤的地步。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冤冤相报,恩怨之争就没有穷期了。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到用正直之心报答怨恨是难能可贵的事,需要有理智,有涵养,有宽宏博大的胸怀。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必然是以怨报怨,睚眦必报了。

        齐桓公重用管仲,可算是以直报怨的范例。齐襄公死后,两个异母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从鲁国和莒国回齐国争夺王位。管仲是辅佐公子纠的。在回齐国途中曾箭射公子小白,为公子纠剪除竞争对手。但公子小白并没有死,抢先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夺取了王位。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齐桓公。

        结果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送回齐国。齐桓公本来对管仲有刻骨之恨,想杀死他,后来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劝告,不但没有杀管仲,还亲自出城迎接,任命他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这和他不记一箭之仇,重用有治国之才的管仲是分不开的。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念旧恶,着眼于全局和未来,就可以化怨为恩,对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释怨不外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别人有怨于我,不可不忘,也就是说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必思报复而后快。二是我有怨于别人,要及时做好疏通化解工作,不能任其发展,使怨恨越积极深。疏通化解工作不外交流思想,消除误会;如果自己确有缺点错误,要主动检查,承担责任。此外,在结怨双方寻找共同点,求同存异,也是很重要的。

        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说:"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先把旧怨放在一边,双方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建立新的友谊,这样旧怨也就自然消除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采取相反的态度。只记住旧的怨恨,忘记新的共同要求和利益;只记住别人的过失,忘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结果怨恨越积越深,导致关系破裂,两败俱伤。这是很不明智的态度。

        原谅他人是一种豁达,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被原谅是一种解脱,有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轻松。原谅他人需要一颗宽容的心,乞求他人的原谅需要一定的勇气。

        我们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假如我们总想以怨报怨,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智慧的人早就忠告:"爱你的仇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自己一心都在思考如何报复,自己不仅没有生活的好心情,而且没有任何事业的追求。

        布袋和尚有一诗偈:"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以德报怨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难做到,我们可以努力靠近。

        有慈悲的人一定会以心平气和的关怀心包容他人,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就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你会很痛苦。所以,你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学会了原谅别人时,你也就为自己的心敞开了一扇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一条生路让人走


        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条生路让人走。

        在生死对抗中,一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和平年代,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竞争中,更有甚者,彼此无深仇大恨,由于个人的私利或小摩擦,一方竟然痛下杀手。人心之恶,真是令人生畏。

        人们常形容人的狠毒如狼子野心,其实,狼虽为兽类,还不如人类狠毒。狼常常为争夺食物而斗争,失败的一方把自己最薄弱的部位暴露给对方,表示认输,而胜利者也绝不置对方于死地,它只要得到"战利品"也就结束了战斗。我们稍加注意也可发现,两只狗打架,失败者常常是弯下颈部认输,或逃之夭夭,争斗自然也不再继续。

        雄招潮蟹在争夺洞穴时,以单一的大螯与对方较量,虽然螯有足够的力量将对手的腹部钳碎,但至今未发现这种情况,某些寄居蟹在斗殴时相互扭打,如一方或双方突然落在沙地上,攻击的活动会立即停止。

        在慈悲方面,我们有时还不如禽兽。一个人出手狠毒,把他人往死里整,不是因为仇恨,就是因为利益。我们从商场上可以感受到杀气腾腾的"战斗"氛围。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

        格兰仕与美的曾经就小家电收购一事大打口水战,引起一段同城恩怨。不光是格兰仕与美的之间互相视为仇敌,同在顺德的万家乐和万和之间也常常兵戈相见。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间,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之间,都发生过类似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恶性竞争。

        同城相争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现象是在同一行业内,大家都杀气腾腾,有的不仅要除掉主要竞争对手,还要消灭一切对手,一统天下。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为了争霸而起。当年的长虹举起价格屠刀,大杀四方,随后创维、TCL、康佳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一时间烽烟四起,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彩电行业成为夕阳行业。

        智者总是谋求最大的胜利——共存共赢。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最后造就一个恢弘的产业。商场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商场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当年诸葛亮巧布空城计谋,早被司马懿识破。他不捉诸葛亮,有他自己的深谋远虑。捉杀诸葛亮则蜀国破,蜀国破而他这个谋臣也就亡。很简单,他刚刚被莫须有的罪名罢黜过,回去过段时间,曹睿随便找个理由,他也就没了。

        所以他感到诸葛亮和他是一根绳上拴的蚂蚱,他必须留下诸葛亮,这样曹睿就不得不依赖他,可以这么说,他的死活就在诸葛亮的命运上,诸葛亮死了,他也就活不久了,何况他还有下一代。于是他与诸葛亮心有灵犀地合演一场"空城计"。事实证明,司马懿这么做是正确的,成就了他未来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给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佛说:救人一命,胜过七级浮屠。然而,放人一条生路,又何尝不是胜过七级浮屠呢?所以,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条生路让人走。人,不可把事做绝,要留后路,要存善念,要积善德,这样终究要得福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胜寂寞,昂扬人生


        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会无所事事,所靠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人生观念,就有不同的人生寂寞。寂寞,是每一个人都不愿与之为伴的,但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逃不脱寂寞的纠缠。寂寞的这种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实在让人无奈。喧嚣的人世使人们都希望自己远离寂寞,可偏偏它时隐时现很难绝迹。当困难和重负压弯了你的脊背,当希望和梦想与你开个玩笑并做个鬼脸逃跑时,当遥远的目标在生活苦涩的显影剂中变得虚无缥缈时,当心中的种子拱不动现实板结的土地时,寂寞就会不约而至。它和你促膝谈心,喃喃絮语;它抚慰你,万般柔情。可以说,寂寞是人生旅途中始终和你结伴而行却又无法摆脱的伴侣,是人生之旅一种驱之不散的状态。它就像藤缠树、树绕藤,与人生相依相伴,互附终生。

        亿万富翁的寂寞:一个人不敢逛公园、饭店。

        单身的寂寞:没有爱人陪伴身边,没有人陪着聊天,别人似乎不尊重自己。二十几岁年轻人的寂寞:感觉无知,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流,不知道怎样去处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雄心勃勃的人的寂寞: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又知道自己不是英雄。

        所以,不管是谁都会有寂寞。一个人的寂寞,不是名誉地位或有形的幸福能消除的。往往我们感到的是灵魂上的寂寞,是有苦有乐无处诉说的寂寞。

        人生本来就注定要到处漂泊的。因为我们有两只脚,有一个会幻想的脑子。不要把“漂泊”当作是一种可怜的字眼,它正是我们所有人类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追寻的一种生活。

        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伟人。如果你领略过真正的孤独与寂寞,而且你曾经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孤独寂寞,找出了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创造与成就,你就可以相信,孤独与寂寞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可怕,因为它们对你有激励的作用。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能够对一件事物热衷地去爱好、去钻研,而不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不但不怕孤独,有时反而喜欢孤独。

        能够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会无所事事,所靠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每个人的不安的心理都是突如其来的,每一个人的寂寞都是与生俱来的。除非你不去深想,除非你以表面上的热闹为满足,否则你总难免会感到:即使是在热闹繁华之中,你仍是孤零零的一个。

        心灵寄语

        不要把“漂泊”当作是一种可怜的字眼,它正是我们所有人类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追寻的一种生活。

        消极地对待寂寞,囿于寂寞,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善于和寂寞相处,战胜寂寞,才是昂扬可取的人生。如果你不想在沉默中灭亡,就要学会把心中的寂寞燃烧成照亮自己前进方向的烈火,就要把沉默郁结成可以折射阳光闪亮自己生活的水晶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05: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水中的智慧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着名的禅师,有一次,有一个人向南隐禅师请教什么是禅,却喋喋不休地自个儿说个没完。

        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到杯子里。杯子里的水满了,禅师还是继续倒。

        来访的人叫了起来:“师父,杯子已经满了!”

        大师微微一笑说:“哦?你也知道杯子满了啊?如果你不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我怎么可能往里面再注入水呢?”

        来人听了,当下豁然大悟。

        我们的思想,就如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这个杯子中已经装满了的水,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而要感悟禅的智慧,必须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清空归零,打开自己,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所以,从现在起,就让我们倒空杯子里的水,一起来体会禅的无上智慧吧!

        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禅学很热,很多人都在学禅,都成了禅的狂热的粉丝。那么,到底什么是禅?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过禅坐训练,将意念集中在一处,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质沉淀下来,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

        用现代话简要地说,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方法,一个家园。

        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是一种觉悟的境界。禅的境界远离分别,去除了一切二元对立。在禅学看来,世上万事万物,形相上虽然有差别,本性上却是平等的。

        其次,禅是一种方法。禅是开发智慧的方法。禅运用“不二法门”,让我们摆脱分别的枷锁,充分显现出一切众生原本具有的“如来智慧德相”。

        其三,禅是一个家园。他乡虽然好,不如早还家。禅的开悟,就是游子归乡。禅给了漂泊无依的现代人一个温馨的精神归宿,禅使我们回到了“主客未分之前”的精神本源。禅师们使用各种语言、机锋,都是为了使我们结束流浪,回到精神的故乡。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坛经》)——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我们能超越形相,不为所动,这就是“禅”;超越外部的形相时,我们的心灵就保持了自由,这就是“定”。有了“禅定”的功夫,我们的生命境界就会大为改观。

        禅是当代人缓解压力、增强定力、开启智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减压:现在的人成天到晚都在说自己很“忙”,很“累”,很“郁闷”。禅可以将这些东西一扫而光,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增定: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面对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时,把握不住自己,心神杂乱,恍恍惚惚。禅可以把我们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让我们滚滚红尘得自在,大风大浪不翻船。

        开智慧:为了各种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枪暗箭,那不叫智慧,小聪明而已。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最根本的智慧,这种智慧对宇宙人生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打开了这个最根本的智慧,就是打开了慧眼,打开了天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9-11 08:32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辟谷大学I

    发表于 2019-2-3 21: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会喝风,享受一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