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小侦子

5.2 小侦子 人生大福报,皆从这里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


          宋国与齐国结下了仇怨,宋王害怕齐国来攻,召人来修筑武苑。歌手癸也在征召之列,他在工地边干活边唱歌。筑墙的人听到癸的歌声,整天卖力工作也不感到疲倦,工程进度大为超前。宋王召见癸加以赏赐。癸对宋王说:“我的歌唱技巧是老师射稽教的,射稽的歌声比我更好听。”宋王立刻又把射稽召来,请他在工地上唱歌,以激励士气。可射稽唱歌时筑墙的人并不觉得减轻疲累。宋王对癸说:“你说射稽的歌唱得比你好,我看不见得。”癸回答:“王啊,您不能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唱歌时筑墙的人一天只能筑四板,而我的老师唱歌时进度却是一天八板;我唱歌时,所筑的墙的硬度能让长矛戳进五寸;我的老师唱歌时所筑的墙,长矛只能戳进二寸……”

        人有一句自我诿过的口头语“我以为”。做错事了,不肯认错,就说“我以为”。例如买错东西,把廉价的物品高价买进,就说:“我以为那是个古董。”

        “我以为”是假设之辞,“我以为”往往与事实差距很大。看到一个人经过,就大叫“有贼”。别人问:“贼在哪里?”他说:“我以为那个走路的人就是小偷。”

        “我以为”是推卸责任之词,钢刀把人头杀下来了,他说“我以为”刀不快;毒药把人害死了,他说“我以为”那是安眠药。“我以为”是一句诿过而有严重后果的语言,“我以为”误尽天下多少事。“我以为”台风不会来、“我以为”不会淹水、“我以为”打他一拳不会怎么样、“我以为”他会游泳不会淹死,其实统统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以为”是一种执著,也是一种推诿。受寒着凉了,一直咳嗽不好,“我以为没有那么严重”;一句话让人痛苦怀恨,“我以为这句话是跟他开玩笑的”,晚上没有关门,小偷进来把东西偷走了,彼此怨怪“我以为你会关门oI早上起来急于要上班,但没有早餐吃,互相“我以为你会煮饭”。因为不肯认错,互相“我以为”,所以造成父母、子女、妯娌之间多少的人我是非,争执不休。

        很多事情的成功,也要“我以为”:“我以为”你们都休息了,所以把饭菜煮好;“我以为”你们忙着加班,所以把家里打扫干净;“我以为”你们不在家,所以帮你们巡视安全;“我以为’你的父母来了,所以送一道菜来结缘;“我以为”你即将参加高考,所以买一本书供你参考:“我以为”快要下雨了,所以把房屋修好,“我以为”快要过年了,客人会很多,所以家里多备办一些糖果,以便待客。

        “我以为”有时候会让人出乎意外地欢喜,有时候也可能让人大失所望。因此,凡事不要“我以为”,应该用事实根据,用科学方法去判断问题。“我以为”是虚妄猜测之辞。家庭里,办公室内,,有许多的争执发生,都是“我以为”所引起的。可见,“我以为”有时可以用在得当的地方,有时候则会有反效果。所以,奉劝世人在讲话时要字斟句酌,如“我以为”这句话千万要三思而说!

         星云大师 ·佛光菜根谭·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

        开悟后,我们拥有一切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与痛苦


          人生最珍贵的六种财富:一是洋溢在容颜上的自信,二是融化在血液里的骨气,三是打造进灵魂中的信念,四是蕴藏在心底里的梦想,五是丰盈在大脑中的知识,六是父母给咱自己的身体。先做人,再做事;先知礼,后效行!则成功不远矣!


      护理好我们的心。一不小心,一天之间就会体会着喜怒哀乐的轮回。
        万物皆有始终,如果己注定开始,你就欣然面对,并努力为之。如果已注定结束,你就安然接受,才能有勇气成长。莫让情绪羁绊了我们的生活。
        每一个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生命,就是每一个当下的意义所在,缘起时,不贪执。缘灭时,不痴迷。



      我们每天经历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在心里安家,心里的事多了,就会杂乱无序,然后心也会随之而烦乱。
      那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充斥在心中,如果不及时清理,便会令人纠结迷茫。
      所以我们要时常整理,这样才能告别烦乱。
      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丢掉那些无谓的痛苦,这样,才会有更多空间让快乐进驻。

      
      我们生活在尘世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
      当有人对你施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烦恼,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
      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本来就是对对错错,这次错了,下次别犯同样的错就好。
      不要在流眼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话越少越好。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对自己说这是正常的,而不要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因为比你倒霉的人多的是。
      积极、阳光的心态能助你走出逆境。



      如果我们常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会善待对我们好的每一个人,就愿意为他们付出,就会使友谊不断巩固发展;如果我们常想着自己对别人的好处,就会让自我优越感不断膨胀,就会因他人的一点点过失而感到委屈和不平衡,就难以宽容地对人,这样对完善自身不利,也不利于友谊。
      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恶,皆为恶。


      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心结,把得失看淡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得与失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熟的。有的人,从不为功名利禄处心积虑,也不会因得而喜、因失而悲,他失去的可能要多于得到的,但他失去的是身外之物,得到的是生活的充实。有的人,每天沉湎于患得患失的苦闷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上,而不关心失去的是什么,从不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起来他没有失去什么,事实上往往因得到的东西而迷失了自我,正如16世纪法国一位思想家所说:什么都来一点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人生一世,荣与辱、得与失在所难免。只有具有包容心的人才能把这一切看淡。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一个运粮的官员,由于发生粮船沉没的事故而受到处罚,卢承庆在考功时给这位官员评定为“中下”等级。那位官员得知后,既没有提出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力量所能挽救的”,因此决定改评为“中中”等级。那个官员依然没有发表意见,既不说一句虚伪的感谢话,也没有感动的神色。卢承庆见他这样非常赞赏,脱口称赞:“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又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等级。
      
      有的人将得失荣辱深藏于心,有的人则因受宠而得意忘形,因受辱而愁眉不展。而具有包容心的人,心宽得能够容纳一切,自然嫩能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是包容心的高层次境界,它不是消极的回避,也不是看破红尘,而是远离名利、远离喧嚣的一种坦然,一种从容。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无比宽广,任你驰骋。来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挫折,未免太单调、太无趣、太乏味。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而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虚幻不实的东西,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如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曾经有人用“加减法”来诠释生命:10岁,失去童真,获得了青春;20岁,失去了青春,获得了理智;30岁,失去了活力,获得了成熟……这就是得与失繁荣一生,又有谁不曾经历,或者说不会经历这样的生命历程?
      
      人有同情心,见别人伤心——除了敌人和仇家——自己也不会快乐,总要上前劝一劝。劝告是出于善心,言语也很有哲理,然而听的人未必都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为剧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说:“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方可解开,朋友的话,善良人的话都只是催化剂。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生得失参半,才能把人生渲染得多姿多彩。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不要过分感叹失去,因为走过的路不能倒退;不要过分庆幸获得,因为前面的路还要面对。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次得失,并满怀热情地去面对下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贪欲的可怕


        伽蓝尊者关羽自从皈依佛教之后,就恪尽职守地惩奸罚恶,护持忠良,做佛教的护法长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间来行化,不知道阎浮提的众生根性有没有进步一点?他决定到人间来明察暗访一番。
      
      伽蓝尊者驾着云朵一路向人间奔来,来到一处山庄,低头一瞧,只见层层的白云之下,阡陌相连,黍稻飘香,他降下云头,停在一处丘冈上。他摇身变成一个修道人,信步向村庄小径行去。村庄里男耕女织,鸡鸣犬吠,几个垂髻稚童在晒谷的广场上嬉戏奔跑,好一幅祥和富足的农家乐景象。
      
      他东觑西瞧,正要移步离开,突然看到路旁一个童子踽踽独行,泫然欲泣,好像有无限的委屈。伽蓝尊者侧隐之心油然而生,上前合十道:“这位小施主请留步,老衲有事想请教你。”
      
      童子抬眼一瞧,是个化缘的道人,眼眶一红,眼泪籁籁而下说:“师父!如果你要向我化缘,对不起,我自身已如泥菩萨过江,请你到别处去吧!”
      
      “小施主!你误会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想要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把难处告诉我吗?”
      
      童子听了,原来是一位慈悲的师父,破涕为笑说:“我上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我抚养长大,她因此积劳成疾生了重病,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伯叔舅姨,家里又无恒量寸金可以为母亲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蓝尊者一听,感动极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顽劣众生,已经有如此大的进步,连这么稚幼的童子都懂得人伦大孝。心中一喜,神通变化,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随手一指,霎时变成一块黄澄澄的金子,送给童子说:“你把这块黄金带回去,好好医治你母亲的沉疴旧病。”
      
      哪里晓得童子竟然无动于衷,频频摇手说:“我不能接受你的金块。”
      
      伽蓝尊者听了,更加的心花怒放,颔首称赞,太美妙了!这世间的人性竟然变得如此的淳厚,稚子幼童见财也不起觊觎之想,实在太难能可贵了!于是笑容可掬地对童子说:“你小小年纪就能够见财不起贪心,值得嘉许。但是你如果不接受我金块的馈赠,又如何医治你母亲的病呢?我劝你还是把黄金接受下来吧!”
      
      童子眨眨乌溜溜的大眼,慧黠地说:“我不要你手中那块黄金,因为它终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有了它,我就随时有黄金可以花用了。”
      
      伽蓝尊者听了,失望极了,原来人性的贪婪之欲,愈来愈令人惊惧担忧,怅然地收回金块,飘然离去。
      
      贪婪,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与障碍,有了钱,还要更有钱;有了房子,还要更多的土地;有了名利,还要更大的权势;有了权位名气,还要更长久的寿命来占有它……人的欲壑难填,世间的争夺迫害于是层出不穷。人应该珍惜当前所拥有的,而不要放纵自己的贪欲,做过度的非分之想,好比譬喻中的童子,不但得不到你汲汲所要的,更失去了你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无法赢在起点,就想办法赢在终点!


        所谓的人生起跑点,就是人们的出生环境,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比别人赢在了起跑点,但即使如此,却不能保证能够赢在终点,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等说法。
      
      赢在起跑点的人,不一定能够赢得人生最后的胜利,而输在起跑点的人,也有可能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赢得胜利。
      
      输在起跑点的人,想赢在终点,就必须比其他人做更多事,付出更多,虽然输了出生环境的人生起跑点,但每一天却可以比别人都赢在起跑点上,例如每天早起一小时阅读,就是赢在每天的起跑点上,当你能够每天都赢在起跑点,就有可能赢在终点。
      
      每天赢在起跑点,是输掉人生起跑点的人获胜的唯一方法,出生贫穷的人,只有每天比别人做更多事、学习更多、付出更多,才有机会成为富有的人。
      
      只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就能多赢一点,「从结论来说,大概是在5点半,即使考虑了其他条件,但想5点半更早起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早上3点起床,像这样过度极端的早起生活型态,可能会造成「睡眠障碍」,所以并不建议。」
      
      早起的习惯虽然看似是小事,但是如果每天都早起一小时,一年下来就比别人多利用了时间365个小时,累积久了,就能逐渐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习惯,在后面推动着我们的人生。你每天的小习惯将决定你的人生。
      
      养成好的习惯,也是让自己赢在每天的起跑点的另外一种方式。
      
      如果你目前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一定是你没有思考真正问题的所在,以至于无法克服。要让成功变得更容易,就要想办法让习惯成为自己的助力,有了好习惯,做事情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也更容易。成功是一种习惯,相反的,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人生就像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的心理战。
      
      人生输在起跑点,其实没什么关系,因为你可能因为输在起跑点,而让你比别人有了多一点的企图心、毅力、决心…等等。输在人生的起跑点,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甚至是好事。
      
      你可能曾经大学联考考不好、学校能力分班时进入不好的班级、被老师盖上不良学生的印章、成绩常常拿不及格、在别人眼里总是一个失败者,但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为了比别人赢在终点而努力,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努力学习,替自己赢在人生的终点。
      
      我们常常听到人说,要赢在起跑点,其实没有赢在起跑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够赢在终点,从哪里起跑根本一点也不重要,如果你无法赢在起跑点,那么就想办法让自己赢在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不需要马上,而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如果你很想成功,有一个很简单的观念,那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进步一点点、多学习一点、多付出一点,只要每天都比别人「多」一点,长期累积下来,就能缔造非凡的成绩,累积出比别人多的成就。
      
      如果你的职业是业务,只要每天比别人多一张订单,两个月下来就能比别人多几十张订单,如果你是工程师,只要每天晚上比别人多钻研技术一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比别人多了三十小时的专业知识。
      
      每天都比别人多累积一点,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累积」,而在于「每天」,这也是这件事最困难的地方,毕竟人有惰性,要每天都持续比别人进步一点是很难的一件事,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永远都是少数,但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将别人甩在后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事实上,每个人的进步都是在每天逐渐累积的,即使你当下没有发现,但人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只是有些人变得多,有些人变得少,有些人进步得快,有些人进步得快,正是这些的不同,而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成功,只需要你每天都比别人进步一点点,一年365天下来,就能缔造非凡的差距,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从以前到现在逐渐累积起来的。
      
      以「阅读」这件事来讲,你并不需要规定自己一个礼拜一定要看几本书(如果你要,那也可以),你只需要确保自己一天都能阅读一个小时,长久下来,就能有足够的累积,只要养成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时间一久就能产生非常大的力量。
      
      每个人每天都在演化,人的健康也是如此,人的身体每天都在逐渐老化,如果你长时间饮食习惯不良,等到你发现自己的健康已经遭受破坏时,通常已经过了好几年了,那时候再来挽回已经有点太晚了。
      
      人生当中,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无论你想改变什么,你并不需要一口气改变很多,你只需要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前进一点点,一年后的你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如果你想好好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你只要每天都确保自己进步一点点,时间一久,就能成为顶尖人士。
      
      只要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日子一久就能产生巨大的差距。
      
      每天都确保让自己进步一点,即使无法立刻到达也没关系,只不过,不要忘了前进。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持续的向前,就会越来越好。
      
      累积需要时间
      
      很多事情都需要累积,能力需要累积、财富需要累积,
      
      「想要成就伟大的目标,你需要的是计划,以及不太够的时间。」
      
      懂得平时不断累积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开拓出自己的成功道路。
      
      改变这件事情,没有办法立刻收到大的效果,你只能藉由每天的小改变,来造就未来的大改变,这也是改变这件事困难的地方,改变需要持续不断的累积,只要确保每天都比昨天更好一点、多学一点,人生就能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适心态,笑对人生


        人是矛盾的,世界也是矛盾的,面对大千世界我们不但矛盾而且很无奈。
      
      我们无奈地做着太多的事情,无奈的接受着身边的一切现实……家庭矛盾、情感困扰、身体疾病、职业挫折、工作压力、生活重负……无奈中我们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体会着成功失败,感受着人情冷暖。
      
      在这本来就矛盾且无奈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又该怎样去调适自己的心态?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停止责备,摆脱束缚,拿出一份豁达的心劲儿,拥有平常心去笑对人生。
      
      有一位心理大师说过,所谓心态就是一个人的自身的态度和信念,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特别是常常责备又是大多数情绪障碍的核心,碰到什么烦恼总是爱责备别人或者自己,搞得大家都不开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一切,不去苛求,不去责备,不去生气。
      
      诚然,我们也很难做到超然面对,特别当我们烦恼或者感到有压力时,往往内心会处于一些“应该、必须、不得不”的束缚中,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表现更出色,让别人满意或得到认可,正因这些想法根深蒂固的存在大脑中,要想获得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会应得困难。既然找到了根源,我们就必须重建信念,改变情绪,以一份豁达去感恩宽容他人、接纳自己、不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碰到别人偏偏要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时,你也要以豁达待之,面对赵高指鹿为马,你只要知道那是鹿不是马就行,不必去争个是非曲直。
      
      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你被狗咬了,就不必想着也要咬狗一口出那口恶气。因为狗的特长就是咬人,你就算真的去咬它,你能咬过它吗?只能是受到更大的伤害。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如果我们以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不公平,坦然接纳现实,学会认输,笑看人生,一切可能就不同了。
      
      于是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你如果不能做大路,就做条小径,不能做太阳,就做颗星星,不是以大小决定输赢,要做就的做最好的你”。我们在生活中不论遇到困难、失败或者无奈,都要调适心态,笑看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改变人生,先改变态度


          这是一个有因有果的世界,原因造就了结果,想改变结果,你必须先改变原因,很多事情,你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你就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是由内而外的,你必须改变里面的东西,才能促成外面的改变;你必须先改变看不见的东西,才能改变看得见的东西。
      
      想改变个性,先改变习惯
      
      改变心态,习惯就改变;改变习惯,行为就改变;改变行为,性格就改变。当你想改变自己的个性,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习惯。
      
      「想改变,你得先认清现实;想进步,你得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许多人往往都没有察觉到,其实自己深受着生活习惯的影响,无论是行为还是做事方法上,当你愿意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才有机会改变结果,以才能改变自己长期以来的个性。
      
      想改变体质,先改变饮食习惯
      
      你吃什么东西,就会拉什么东西出来,你的身体完全受到你的饮食习惯影响,许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但却从未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改变了,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体质,也才能越来越健康。
      
      「人类寿命的长短不是依先天因素来决定,而是深受饮食、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想改变气质,先改变内涵
      
      一个人有没有气质,不是外表能决定的,而是靠内涵决定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气质,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涵,而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则是长期时间累积下来的结果。
      
      许多人弄错了方向,以为改变自己的外在,就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质,但却在聊天时败露了,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决定了一个人气质的表现,即使没有足够好的外在,但有充分的内涵,外表所展现出来的就会不同。
      
      想致富,先改变思考方式
      
      「如果你潜意识里的「金钱蓝图」不是把目标「设定」在成功,那么你不论学了什么,懂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会有任何效果。」
      
      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而行为造就了一个人有没有办法致富,想致富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看待金钱的方式。
      
      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他的观念与态度,观念与态度决定了行为,行为则决定了结果,从根本上改变思考方式,才有致富的可能。
      
      想改变人生,先改变态度
      
      改变人生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改变态度从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开始。
      
      「一个人可以藉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一生。」
      
      人只要能够改变态度,就能间接改变自己的生命。
      
      如果无法直接改变命运,就么改变态度,改变态度的同时也就间接改变了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两个账户


          人生有两个账户,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时间。金钱的账户可以为零,时间却不可以。
      
      出生时,时间的账户是满满的,金钱的账户却空空如也。
      
      于是,时间被贱卖兑换金钱,人们欣喜于金钱的账户日渐日高。
      
      与此同时,谁会在乎时间的账户日渐日少?谁会花一些时间兑换金钱之外的东西?例如:健康……
      
      生命,就是时间向金钱转账的过程,当忽然发现金钱却无法向时间转账时,时间的账户已经所剩无几,金钱的账户正在膨胀。“穷得只剩下钱的日子”——才最能体会什么是“囊中羞涩”。
      
      时间就是金钱,但金钱却换不回时间。起初,我们对时间慷慨,对金钱吝啬,后来,我们对金钱慷慨,却无法对时间吝啬。
      
      金钱可以储蓄、消费,可以取出来、存进去,可以变多、变少,可以借贷、捐赠,可以预支、透支,甚至可以挪用、占有,但时间却做不到,时间永远无法流通,只可以自己用,每一秒都被烙上固定的日期,只可以用在当下,是“限量版”,并且不知道下一刻是否还有。
      
      人生有两个账户,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金钱。用时间拼命地赚取金钱,再用时间无度地挥霍金钱,这就是人生,有多少人不会陷入这样的宿命?!
      
      时间归零,再多的金钱也会跟着归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要交这样子的朋友


          你偶尔会为了某事伤心;
      
      你偶尔会为了某事难过;
      
      你也许会为了某人而放弃过。
      
      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呢?
      
      很多是时候,是因为我们把事情看的太重要,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事情的太重要迫使我们会为之难过。人生路上,漫漫旅途,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想开一点其实也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把握。
      
      性格决定成败,思路决定未来,择友是关键。一生交这样的朋友你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
      
      一、与你有共同兴趣的朋友
      
      当你们在一起讨论事情的时候你们就会为了某一观点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想法,达到一个吻合的点。在不段交流的时候,彼此会产生默契,这种感觉称为“满足感”,作为朋友,你们会在“满足感”中得到发挥与启迪。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安全感,愿意彼此分享,在这种环境下,大家会很开心,更加乐意去学习新的知识。
      
      二、会关心你的朋友
      
      偶尔的关心会让你很感动,朋友就是在自己需要关心的时候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即使只是陪伴自己走路,给自己一个依靠的翅膀。没有理由,没有话语,出现了就是出现了。
      
      三、让你开阔视野的朋友
      
      让你接触到新的知识,不同于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可能有比你优秀,或许也没有你优秀的朋友,但是与他们相处的是时间里面,他们会有很多的见解,开阔你的视野,会帮助你收得许多心灵上的不同感受,让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四、支持你的朋友
      
      有些时候,当我们自己有了烦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朋友,想要把自己的心事烦恼告诉他们,总有那个一两个朋友是自己的依靠,愿意倾听自己的苦楚,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会没有任何的压力,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五、愿意和你分享的朋友
      
      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最重要的可以把消息告诉你,无论你们相隔多远,无论何时何方。他们都会以诚相待,或许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默默的信息,偶尔的电话,都会让你感受到朋友的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瓶中鹅与无缝门——困境中为“心”解围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困住。
      
      三圣禅师问:“用网也网不住的金鳞,应该用什么为饵?”
      
      雪峰禅师答:“等你出了网后,我再告诉你。”
      
      三圣的问题似乎很深奥,让他陷入了困境。但雪峰提醒他,他是自投罗网,心被困住却还浑然不觉。
      
      陆宣大夫问南泉禅师一个问题:
      
      “有人在一个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渐渐长大后,出不了瓶子。现在不能打破瓶子,也不能弄伤鹅,请问和尚,要怎么让鹅出了瓶子来?”
      
      “大夫!”南泉大声唤他。
      
      “是!”陆宣应诺。
      
      “出来了!”南泉说。
      
      陆宣当下大悟。
      
      有个和尚问:“有一道无缝铁门,请师父为我开启。”
      
      祖灯禅师说:“你且进前三步,我跟你说。”
      
      和尚向前走三步。
      
      祖灯说:“这不是开了吗?”
      
      瓶中鹅也好,无缝门也好,都是生命困境的象征,它们容易令人沉溺,沉溺在埋头去抽丝剥茧,想要为它们理出一个头绪来。
      
      沉溺就是“住”,陆宣和和尚的心被那些吸引人的难题困“住”了。被困在瓶中的其实不是“鹅”,被关在无缝门内的也不是“人”,而是陆宣和和尚的“心”——识心、妄心。
      
      唯一脱困的方法就是给予当头棒喝,唤醒那迷失而被困住的心,让它不再沉溺,自己跳出来、走出来。
      
      生命的真实困境,有很多也都像瓶中鹅、无缝门般是无解的,你再怎么百般思量、抽丝剥茧,也只是治丝益棼,让自己越陷越深而已。唯一的解脱之道是,敲敲自己的脑袋,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的幸福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纯粹的幸福,那就是深深去爱和深深被爱。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人生走的最好的是边走边领悟。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



        人生短暂,活得粗糙一些吧。揽一捧光阴,握一份懂得,穿越一场又一场的生命迷雾。不是没有忧伤,是我们学会了坚强,不是没有挫折,是我们学会了面对。每一场经历都是生活的积累,每一次坎坷都是生命的历练。



        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人生的道路上,有选择,有放弃,有挫折,有担当,有成功,有失败。时间过滤了记忆中的那些伤痛与不悦,也沉淀了喜乐与疯狂。而这些曾经的美好回忆,伴随着我一路走来,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其实人生有好多路,哪条路都可以好好走的,就是别走斜路,别钻绝路。每条路都有坎坷荒漠,风雨险恶,也都有蓝天白云,鲜花坦途,只要坚持走,就是一条自己的路。在路上,不一定怕迷路,就怕错过了沿途景致,或误跌了陷坑。人生一路是需要用心发现的……用心看路,用心看景。



        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件物品,按照别人的喜好和要求来改造自己,盼望着别人的认可和珍惜。你一定要清楚,你是自己,而不是一件物品,盲目地迁就别人,最后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别人也只会一脚踢开。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



        平凡的生活,不经意地来去,生活的作用是有价值,生活的标准是要幸福。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一些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选择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自我,全力以赴心中的梦


          佛曰:"人生最大敌人乃自己。"
      
      在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敌人,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这些却都不是我们前进途中最大的敌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能超越自我,那么根本不可能会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能战胜自我者,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超越了自我,便能为人生重新打开新的一页。
      
      古时,有一位一心向佛的和尚--明智。他为了能够获得正果,便整日住在深山中的一座庙里专心修行。
      
      然而,令他想不通的是,不知为何,每次打坐之时,眼前都会出现一只乌鸦,在那里乱飞乱叫,跟他捣乱,使他静不下心来修行。
      
      明智和尚因此心中十分苦恼,便向祖师请教解脱之法:"师父,每当我入定这时,就会有一只乌鸦来扰乱我,不管我怎样赶都赶不走它,请您为弟子指点迷津。"
      
      祖师听罢,十分平静地说:"在下次入定之时,你可以这样做,拿一支笔,等到乌鸦出现的时候,在它的肚子上画一个圈,看看到底是什么怪物在阻挠你,我便可为你清除眼前的孽物。"
      
      明智和尚听从了师父的引导,在入定之时,备了一支红笔,乌鸦一出现,他便飞快地在其身上画了个圈。乌鸦受了惊,仓皇地逃走了,明智和尚很快便安然入定。等他出定时,却发现自己的肚子上居然有一个大红圈!方恍然大悟,原来,阻挠自己的并不是什么怪物,而正是自己的心魔。
      
      人们往往都喜欢时时勿忘我,而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忘掉自己,因为一个"我"字,是带给自己、别人一切不幸和灾祸的根源,真正的苦行莫过于一颗平静而卓越的心。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一天天走向死亡。任何一项事业在达到顶峰之时,便会开始走下坡路。当你连连获胜的时候,等待着你的可能是挫折。当你陶醉于幸福之中的时候,等待着你的可能是不幸。老子说:"自知曰明,自胜曰强。"隋代思想家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而一个人在为梦想拼搏的过程,必然要全力以赴,经历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超越自我,就是突破自我承受的极限。超越自我,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超越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是以理清对我们真心向往的事为起点,在使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着的同时,不断弄清与加深我们的个人远景,集中我们的力量,发展耐性,坚持、坚持、再坚持,通过激发保持"创造性张力",克服"情绪性压力",从而缩短远景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在客观看待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修炼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成长,而是一种有选择和有目的的生命体验,是在满足了其他需求之后的自我实现。对未来愿望的真心渴望是修炼的内在动力。"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每过十年,人就会迎来人生的一次巨变,这种变化既内在,又深刻,但也未必就是真正的自我实现,因此,也就不能称之为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实现自我,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梦想。因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层层上升。没有其他需求做基础,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自我实现,更不可能会有成功的自我超越。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从理想转变到理性,复原人性的本来面目。基于人性化的愿景,才具备坚实的力量源泉,失去人性化的目标,最终会使自己迷失方向,看不清眼前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前进的力量。另外,要注重过程,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体验生命的过程。古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为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到的不仅是学问和文章,而是对世事万物和人情世故的感受,是对人生意义的丰富和提炼。有一种比喻,说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同样是看,然而,各种的认识和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每个阶段都是在超越之后的做出一种新判断。
      
      世界上最可怕的绊脚石,最大的敌人便是我们自己。从古至今,功名显赫的名人激起多少人的羡慕和钦佩,当这些人站在人们面前时,使人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一种人格魅力,可他们并非都是丰功伟绩的幸运儿。翻开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几乎都有过"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缺陷当作人格完善大厦的铺垫,从而铸就了不屈奋斗的个性。因此,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付诸行动,就能够超越自我。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具活力、最有价值的人,拥有非凡的人生!
      
      佛曰:"超越自我,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如梦,是因为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来;说梦如人生,是因为有梦才存在生活的欲望。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有很多人可能超越了别人,战胜了无数的对手,然而,最后还是败在了别人的手中。因此,想要达到某个目标之前,一定要先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是否被滞留在了通往梦想的某个过程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两片“药”活到100岁


          美国波士顿一家养老院里有位百岁老人,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每天都乐呵呵的,能吃能睡能活动。  

          经常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秘诀。

      他说:要说世界上真有什长寿秘诀的话,我的秘诀是,每天都要吃两片药:

      早晨刚起床,我要吃一片“满足”药;晚上睡觉前,我要吃一片“感恩”药。坚持数年,很有好处。

      老人很幽默诙谐,但他说的也是实话,宝贵的经验之谈。

      常吃这两片“药”,未必就能长命百岁,但肯定能给你个好心情。

      每天都很愉快,心满意足,见到谁都很热情,和周围人和谐相处。

      常吃这两片“药”的人,生活条件、人生境遇可能一般,但却很满足。

      不去和那些大款,明星盲目攀比,有吃有喝有房子住有活干就行了。

      所以,没有“人比人气死人”的苦恼。

      常吃这两片“药”的人,总是心存感激,感激那些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衷心地感谢同事、领导、邻居、朋友;

      大度地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不敬,不去斤斤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个人恩怨。

      我们常常看到,社会上有一些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人,却活得很痛苦、很焦虑、很累,人事关系也很紧张,大概就是因为没有吃这两片“药”的缘故。

      因而,他们不懂感恩为何物,受人恩惠觉得就该如此,理所当然,很少说感谢二字;也不会知足常乐。

      不论钱挣再多,官当再大,总觉得不满意,似乎大家都对不起他,全社会都欠他的。有这样的心态,就与人难以相处,情绪天天不佳,时间久了,就很容易精神抑郁甚至崩溃。

      如果你恰巧就是这样的人,又没什好的办法来医治,那就不妨学学美国那位百岁老人,每天早晨坚持吃一片“满足”药,晚上吃一片“感恩”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该怎么诠释


        我们时常会感觉到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们总说生活烦烁,其实是自己不懂得品味。我们时常业务繁忙,只是自己得不到满足。我们也总是争强好胜,其实是自己虚荣心太强。

        每一次,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辉煌,那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羡慕和嫉妒,可能我们就会努力地展现、发挥自己,想证明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自己也能象别人那样独出心裁。

        每一次,当我们剩下独自一人,被冷落在某一角落过着那种三点一线生活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着现实生活有多么的乏味,每一天、每一刻,都消沉得难以寻味。也许、只是我们都太随波逐流,难以做到众人皆罪我独醒,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刺激,从而忘却了安静带给我们的愉悦,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安静乃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激荡出往日那些耐人寻味的片段,才能拥有那种安静带来的无穷想像和灵感。

        每一次,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到了难以预料的挫折,我们也总是会怒诉现实太无奈,叹服自己的命运被捉弄。其实、每一段坎坷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人生犹如那崎岖的山路,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不一样的路程我们就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踏赴。

        每个人都有一个年少轻狂的年龄阶段,那时、对生活一无所知的我们总是模仿着别人那些勾心斗角的迷惘举措,本是单纯无隐的我们也随着世俗的蛊惑变得心怀不诡、心机深厚,迷途不返的我们把自己的放纵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作风,随意放荡。

        后来、我们长大了,曾经那些被我们默认为真理的迷途怪论也彻底支离破碎,因为我们都亲身经历了,而我们只是在种种励练中成长了,由最初的不现实溶入了现实的社会,也推翻了那些封建里的思想。

        人生,该怎么诠释?

        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应该好好的活着。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被世俗所左右,哪怕只是一颗卑微的小草,没有盆景花朵那般昂贵,但我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开阔天地,仍然会有供我们自由成长的那片阳光。

        树大招风,一棵树它可以长到一定的高度,可以掩盖一定的面积,但它要是过于壮大,那就会显得非常显眼,当狂风到来的时候,矮小一点的树木便起到了相互扶持的作用,而那棵高大威猛的大树却只能独自抵挡,最终、枝断叶落,丧失了往日的繁华。

        人亦是如此,有些人总是满足不了自己的贪婪,不论是在哪一方面,好象都习惯了得寸进尺、把适可而止当成是不求上进,到最后往往会前功尽弃。

        辟如爱情,好象越单纯的人到最后越能得到幸福,单纯的人懂得知足、容易满足,也绝非把感情当成儿戏,所以、他们适可而止了,也幸福了。

        相反那些玩世不恭,马马虎虎的人,他(她)们的爱情总是那么伧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历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也许、再也捕捉不到真诚的甜蜜。

        面对未来,如果生活促使我们必须要作出一个选择,那我一定会选择小草般的生活方式,迎着微弱的残阳,撼卫那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与财富


      
        对心有驾驭能力,才叫成功

        今天的主题,也许有人会想:“禅是佛教境界,财富是世间话题;一个要远离执著,一个要锐意进取,二者怎么能达到统一?”

        其实不难。因为企业管理,最高层是精神管理。如果以禅的思想管理好自心,财富管理很容易成功。

        现代社会,人人都想成功。但你是否想过,成功的真正标准是什么?

        所谓成功,不单单是有钱、有地位、有名声。对心有驾驭能力,经常有满足感,方可称得上成功。这一点,修禅就很容易获得。

        什么是禅?《六祖坛经》这样定义:外离相,内不乱。简单讲,就是让心远离外境纷扰,处于平静中。这样的状态,什么人可以得到?任何人,无一例外。

        不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试想,假如我们时常心绪不定,浮躁、焦虑、悲伤、欢喜……各种错综复杂的心态此起彼伏,此时,处理任何事情、做任何决策,都可能出现偏差。而心平气和下所做的抉择,通常比较明智。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与别人吵架时口不择言,过了两三天,冷静下来又后悔莫及:“唉,那天在气头上,言行太离谱了,现在怎么找个台阶下?”

        如果把禅当成习惯,就不容易犯这种错误。虽然严格上讲,安住于法性才叫禅,但对一般人而言,心境平和,行住坐卧不离这种状态,无论坐车、上班、在家都能如此,也可称为是禅。

        禅对身心调整有极大的作用。如今在西方国家,人们对此十分关注。有些人通过禅来调整心态,不但身心愉悦,事业也取得了成功。像苹果之父乔布斯,提起他的成就,不得不提到禅。他每天坐禅,启发灵感,增加决策力。在做重大决策之前,都先打坐一会儿。当心定下来后,直觉会非常清晰、敏锐。

        狂心歇了即快乐

        禅,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禅是一种高深境界。只有大成就者,像汉地的惠能大师、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印度的龙猛菩萨等,才可以证得。这种禅,我们或许望尘莫及,这辈子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到达。但世间禅,只要自己肯付出,完全能够获得。

        有了禅的境界,很容易认识万法的真相。当然,认识万法真相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再加上师的指点,经过漫长时日的研究,最后发现真理;另一种就是凭借禅修,让心进入最细微的状态,从而显露出本有的智慧。古代禅师们选择的多为后者,像六祖惠能,一个字也不认识,更谈不上广闻博学,却依靠禅的力量而大彻大悟,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智慧。

        禅为什么有这种力量?

        《 楞严经》中讲得很明白:“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我们的心犹如大海,巨浪滔天时不可能映现出月影,风平浪静才可以。同样,当内心躁动不安、妄念此起彼伏时,智慧也无法呈现,只有以禅修令心性平息,才可能瞥见本具的菩提。当然,这种境界,并非人人都有。假如你对此感兴趣,可以看看与禅有关的经典,如《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同时,每天尽量抽出时间禅修,观一下自己的心。若能如此,慢慢也有现见心性的机会。

        心理垃圾不要积太厚

        其实,现代人应该说有点可悲。跟过去相比,如今物质条件是极好的,像我小时候喜欢吃的糖,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放在眼里。但遗憾的是,人们的内心却不如以往平静了,焦虑、浮躁、抑郁等此起彼伏。

        尤其现在是商业时代,人人都在追求财富最大化。然而,世事无常,有些人在投资得利时,能日进斗金,但失利时,一夜间也可以血本无归。人生的大起大落,有多少人可以从容面对?

        禅在此时正是灵丹妙药。日本京都大学的佐藤幸治教授,在《禅的效验》一文中说:禅可以安定情绪,增进思考力,增强内心的忍耐力。我们若能在晨起后、入睡前,稍微打坐几分钟,让心安住,久了,心就会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安乐时时充满,连做梦都会是美梦。反之,假如没有这种境界,只有一颗狂心的话,纵然你钱财再多、地位再高、事业再大、相貌再美,也不可能真正快乐。

        现在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快乐。可他们在追求的路上,往往事与愿违——生活琐事多、工作压力大……一堆说不清的烦恼。

        这时候该怎么办?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告诉我们:“禅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禅为金刚铠,能遮烦恼箭。”意思是,禅就像清净的水,能洗净欲望的尘埃;禅又像金刚铠甲,可以遮挡烦恼的毒箭。

        所以,适当地禅修,能有效化解这一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晨起床后先要洗漱,晚上睡觉前也要洗漱。身体都需要如此洁净,那心在一天中受的染污更多,为什么忘了给它也洗个澡呢?若能养成禅修的习惯,心的垃圾就不会越积越厚了。


    禅与财富
        拥有一个修禅的身体

        禅修不但对心有好处,对身体也有显著效果。它虽无法保证你不衰老、不死亡,却能极大地提高身体素质。

        日本的医学博士长谷川卯三郎在《新医禅学》中写道:禅修对治疗高血压、胆结石、结核病、胃下垂、失眠症等12种疾患有帮助。

        医学家也发现,心态会直接影响健康。生活中曾听人说,有人原本没什么大病,但被医生误诊为癌症后,万念俱灰,最后竟真的死于癌症。

        如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很多人年老后有孤独感,物质上虽然富足,心却很难快乐起来。假如能养成禅修的习惯,平时经常观心,心就不会那么孤寂无聊,身体的健康指数也会提高。

        尤其对于老年痴呆这一疾患,禅修有极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在美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中,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若以禅修来刺激大脑,能够开智慧、安心神,令记忆越来越增上。

        我有一位上师,今年已是八十高龄,但依靠禅修的力量,思维依然敏捷,头脑十分清晰,最近还完成了一部3 0 万字的佛学巨作。

        在青藏高原,常可以看到七八十岁、年逾百岁的老人,身体非常健康。就气候、物质等方面而言,藏地远远不如汉地,可是,因为藏族人喜欢禅修、持诵心咒,内心相对清净,直接或间接避免了许多疾病,从而拥有健康和长寿。再过几十年,我们都会步入老年行列。到了那时,我们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也该尽早考虑。

        欲望,满足了也是苦

        禅修与身心的关系,其实十分深奥,蕴含着人类的许多秘密。若能对此有所认识,我们定会受用无穷。

        过去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有着不同成就。他们这一切,多多少少离不开“禅”。

        为什么?浮躁的心只能认识浅显的事物。当心静下来之后,进入细微的状态,才可能触及深邃之理。这与禅定非常相似。

        “禅”来自梵语,中文意思是“静虑”,即波动的心达到平静状态,如此会见到事物的真相。你若不信,晚上也可以静坐一会儿,在此过程中,或许会领悟一些平时觉察不到的东西。

        如今许多人一生都在奔波,从来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心,也从未留出时间想想:人活在世上,除了成家立业、功名利禄,还有什么更值得追求?

        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名利,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会心生痛苦;得到满足了,新的欲望又继之而起,如此欲望永远无法止息,这也是一种苦。在此过程中,许多人纷纷倒了下去。这样的命运何时会轮到自己?谁也不清楚。

        据保守统计,二十多年来,成功企业家中有1200 多人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比较脆弱,不懂福祸相依的无常之理。

        其实,福与祸是不定的。当你特别痛苦时,好像一切已没有希望,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许又柳暗花明;当你特别风光时,似乎阳光都很灿烂,但这种美好也可能转瞬即逝。如同一些成功人士,得意时,无数人围绕承事;失势时,又有几人肯看一眼。人生至此,真的需要内心有一种力量。

        我们如果注重禅修,对增强心力就极有帮助。我认识一位老修行人,曾蒙冤入狱很多年。他说这是一段非常好的修行经历,因为无人打扰,每天可以自在地禅修,心特别快乐,遇到任何逆境都能坦然面对。可是,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经常有人恭敬、供养,见的人多,琐事也多,道心反而不如以前了。

        所以,大家也应该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毒蛇和黄金

        人人都认为有钱是好事。实际上,钱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没钱的时候,和家人的感情特别融洽;有了钱后,关系反而大不如前,各种烦恼此起彼伏。

        钱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有时候会比想象的多。佛经中就有一个故事,讲到了金钱的过患:一天,佛陀和阿难外出化缘,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佛陀说:“毒蛇。”阿难见后也说:“毒蛇。”随后他们就离开了。

        附近一个农夫听后,好奇地去看,发现他们口中的毒蛇竟然是黄金,大喜过望:“这些沙门真愚!你们不要,我要。”非常开心地将金子拿走了。从此,农夫再也不去种田,每天和朋友们吃喝玩乐。好景不长,因为这块黄金,他惹上了官司,被关进监狱。此时,他才幡然醒悟:原来黄金真是毒蛇。

        可见,钱是个复杂的东西。当我们拥有时,一定要对它有正确的认知,如此,才有可能妥善管理。

        早在2500 多年前,佛陀就对如何管理财富有详细说明。如《善生子经》中,佛陀告诉我们,应当将收入的50% 用来经营事业,25% 用于衣食生活,25% 储蓄以备应急。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投资比较冲动,事先没有合理规划,凡事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坏的一面,以致最后血本无归。更可悲的是,还有些人就像赌徒一样,本钱不多,却举债投资,亏本后没能力偿还,最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所以,管理财富需要智慧。遇到任何问题时,既要有最好的期盼,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凡事都应退一步想:若是失败,我该怎么办?

        这种智慧,以禅修可以激发出来。美国高盛集团的高管乔治,在理财方面极为出色,之所以如此,归功于他三十多年的禅修史。他每决定一项重要投资之前都要禅修。他有一部私人飞机,常利用乘机时间闭目打坐。他还鼓励下属亦如此,并专门为他们建立了禅修中心。

        在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有禅修中心。要知道,现代企业若想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只靠物质刺激,效果比较有限。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对心灵有益的禅,会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曾有人问我:“禅修不是要闭关吗?企业搞这些,不影响经营吗?”其实,禅修不是让你放弃工作,天天闭门打坐,它不但可以跟工作结合起来,而且,能让你工作得更惬意。

        你赚的钱,70%是给别人花的

        人有了财富后,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还应该想到帮助别人。佛经中说:财富是五家共享的东西——“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所以,我们一辈子拼命积攒的钱,死后会落到哪儿去,谁也说不准。

        我看到网上有一段话,写得很有道理:一部高档手机,70% 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 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 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屋漂亮衣物,70%是闲置没空穿的;一生赚再多的钱,70% 是留给别人花的。

        可见,累了一辈子,争了一辈子,自己能用上的也不过30%。明白了这一点,趁我们还有掌控钱财的能力时,应将它尽量用在有意义的事上。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

        帮助他人。

        当然,像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把身家的一大半拿去做慈善,一般人可能做不到。但如果你赚了100 万,拿出5 万、10 万去帮别人,这还是可以考虑的。

        假如你信不过一些慈善机构,那不必假手于人,可以亲自去做。千万不要因为各种信任危机,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心。

        在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地方,贫穷的人非常多。对你来说可能不算多的钱,却可以改变有些人的命运。比如,没钱读书的孩子,有了你的帮助,他的人生或许从此不同;交不起医疗费而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病人,有了你的帮助,他的生命或许会得以延续……

        其实,钱的价值就在于运用,是当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这是值得思考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我独尊


        "每当我们拜访佛寺时,总是见到许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势端坐着,而即使是以立姿站着,也不会像基督徒一样向天仰望,好像期待什么似的。大凡是佛,总是反观自己,不向外求。佛徒的信心不向外觅,只向内看"。这是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禅的信心》中说的话,说明了佛教的信仰最要紧的是"反观自我",不像别的宗教是"仰观天上"。

        他又说:"什么是自己呢?想在书本里或在别人的言教里数寻这个真理,犹如计数别人的钞票,不论你数多少,都是别人的,而不属于你。犹如银行家计数不在银行里面的钞票!现在且回头来看看你自己家里吧,看你多么富足啊!你无得无失。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你的里面,只是你通常并不知道你是多么富有而已,这个内在的自我,或者灵魂,或者心灵中,储满了你所需要的一切;没有一样东西需要向外寻求"。

        所以,佛教的修行中,相信自我、肯定自我、回归自我、反省自我都是非常很需要的,我们要回到自我才可能开启大悲大智的佛性。但是,回到自我并不是否定佛菩萨的力量,我们把"自我"与"佛菩萨"做一分别,乃是站在一个相对的层次上,如果能超越了相对的层次,就没有"自力"与"他力"的分别,因为超越了相对的层次,佛菩萨与众生还有什么分别呢?佛菩萨是我们自心之流露,我们又何尝不是佛菩萨的法身呢?我们心里可以涵藏无数的佛与菩萨正如佛菩萨的心中有无量无数的众生一样呀!

        从铃木大拙眼中的佛相,我们看看寺院里的佛相也可以得到许多启发。我们看到每一个国家的佛像都不同,印度佛像是印度人的样子,日本佛像是日本人的样子,中国佛像是中国人的样子,这是因人种不同,人心里的佛也不一样。在时代的流变中,我们看到唐朝的佛像多胖大稳重,宋朝的佛像则纤细温柔,每一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家里供奉了两尊观音菩萨,一尊是仿宋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一尊是藏人铜铸的"十八臂准提佛母",他们的长相就很不同了。

        这使我们理解到,所有佛菩萨相貌的呈现都是以自己为本位,并相信自己本来与佛无异,可见心外有佛不是大问题,心内无佛才是大问题。心内若有佛,佛不管以什么面目存在着,又有什么要紧呢?

        我想起佛陀在幼年时代曾说过:"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时被预言成他将是统一全印度的圣君,可是后来舍弃王位,证得佛道,因此,这唯我独尊的"我"应该重新思考,这个"我"是佛陀在代众生发言,天上天下哪里有什么比得上真实的自我呢?这个"我"是禅宗"自性"、"无位真人"的我,也是密宗"即身成佛"的我,也是净土"自性弥陀"的我!

        密宗的修行方法里有"本尊法",意即任何人观想菩萨的本尊,最后就会"本尊现前",知悉自己是本尊的化身,则了透到本尊与自我无异,修观音法的人最后是回到观音,修文殊法则回到文殊,修地藏法则回到地藏。这使我们知道自身中就有百尊,是自力与佛力的感应道交,这种修行方法是多么动人呀!

        当我们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几个字,想起本师释加牟尼佛的慈悲与智慧,自然而然就生起自信的庄严与雄大的气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5 18:08
  • 签到天数: 16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6-5-11 15: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侦子 发表于 2016-5-9 16:03
    只有失去生命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

            

    失去生命的东西,就会离开所生活的环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们现在所用的很多常用成语,出自《道德经》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道家圣典和哲学著作,其影响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只有五千言,却是一部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经典巨著!也许你没留意,很多常用成语,出自《道德经》!



    【上善若水】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大器晚成】
    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深不可识】
    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受宠若惊】
    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辱若惊。

    【天长地久】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视而不见,听之不闻】
    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见素抱朴】
    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自知之明】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道德经》六十四章原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老死不相往来】
    出自《道德经》百八十章原文: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德报怨】
    出自《道德经》六十三章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24 10:46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辟谷大学II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定之后,如何修行——‘钻杳冥’


        “钻杳冥”一语,源自李涵虚的《收心法杂谈》。所谓“钻”者,比喻静定层次之深远也;所谓“杳冥”者,比喻静定状态之寂静虚无也;何谓“钻杳冥”?“虚空藏心,静默息神”,进入“静定”回到寂寄虚无的“先天状态、无为真境”中去,即谓之“钻杳冥”。


        对于“钻杳冥”,李涵虚在《收心法杂谈》中曾反复多次论说。他说,“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但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他还说,“大道者,先要清净身心,调理神气。其甚者,要能放下一切,钻入杏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可见,对于丹道,“钻杳冥”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入门到登堂,一路行来的“丹道风光”。


        一、“建立孤立条件反射弧”的阶段


        即修法阶段、以假修真阶段、入静阶段。



        丹道入手,大多“一念代万念”,比如修习随息、守窍、观光、听息......等“有为法”。


        修习这些“有为法”时,大脑皮层便会形成了一个中等强度的孤立兴奋灶(亦即优势兴奋中枢);多次修习这些“有为法”后,大脑皮层又会建立与之相应的条件反射弧;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后,这个条件反射弧便会得到不断强化。


        以随息法为例。修习日久,必然就会达到“一息一念”的程度。所谓“一息一念”,即每一次“呼气”时“意念”都自然的“觉察”一下;并且,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念头”。“呼气”与“意念”如此的“一一对应”,这就称之为“一息一念”。


        其实,“一息一念”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孤立条件反射弧”的最终建立。



        此阶段的练功诀窍是“勿忘勿助”。



        二、“拆除孤立条件反射弧”的阶段



        即忘法阶段、降心为不为阶段、得静未定阶段。



        还是以随息法为例。



        达到“一息一念”后,如果师父要求后学“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既然“孤立条件反射弧”已经建立, 既然除了“那一念”之外,我们再也无法(在功中)生出别的念头,并已形成习惯。那么,这时再要求“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其实也就是逼迫我们——不光那些以前就已经扫除干净的“万念”还要继续清扫之外,现在,连“那一念”也要开始灭除了。



        想象一下吧!修行之前,我们的后天意识“处处可以落脚”;“一息一念”后,我们的后天意识“只有一处可以落脚”;而在忘法阶段,就连后天意识“唯一的落脚之处”也要拆除,后天意识还能到那里去呢?真的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啊!!!



        如此用功,则后天意识的“落脚之处”必定渐渐缩小,最终便到了“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不管后天意识有多么顽固,到这地步,它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被迫放下(即撒手)了。



        能如此,则此阶段的功夫,完毕!



        后天意识是非常顽固的,这一阶段比较艰难,多说两句。



        在“为不为”阶段,练功诀窍已不应再是“勿忘勿助”,而是要“空空忘忘”,主动遗忘了。



        这时,必须要“心神默默,气息绵绵,皆入于杳冥中”(《明道语录》)。也就是说,气息出入自然、轻柔、细缓,而且是神息相依,神息两忘;最重要的是心态静之又静,清之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



        在“为不为”阶段,虽然重在泯灭后天意识,但又不能忽视先天元神的主宰作用——即在“为不为”的状态下,既要尽量减弱意念的强度,降低觉醒水平,又要始终保持“一点警醒不灭”。道书中称此为“一灵独觉”,古人谓之为“将道心返入虚无也”,我谓之为“在保持‘警醒’的前提下,‘意念’越轻越妙”。



        在《道德经注释》中,黄元吉说:“每静坐一次,管他杳冥不杳冥,总将我元神发为真意以为之主,即至杳冥久久,我亦以元神主宰之而变化之,此外不参一见,不加一意,方是上上乘修炼之道。”他还说,“静为元神,动为真意。万象皆空,一灵独觉,此为真意。意发而心仍无物,始为真意。”



        可见,在入静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意的内在统摄,要么心神散乱,要么陷于昏聩枯坐,也就无法最后进入到“钻杳冥”的境界了。



        最后,虽然由“忘法为不为”进步到“钻杳冥”比较困难,但也不过是卖油翁的手艺——“唯手熟耳”罢了。



        李涵虚在《收心法杂谈》中说得很好:“我劝人先在虚空中自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



        而史从龙在《道乡集》也说:“以虚无为藏心之所,以静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三、“钻杳冥”阶段



        当后天意识因无立锥之地而被迫撒手后,必然会出现“万念俱泯”、“五感封闭”、“一灵独觉”等情况。这样,后学就来到了“钻杳冥”阶段(即“得定阶段”),而“炁穴”、“丹田”、“玄关”等现象也就自然的、不教自会的跟着依次发生。



        对于丹道,“钻杳冥”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因为“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先天之炁原无形象,非虚极静笃不生”(《道乡集》)。所以,内功修炼必须“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悟真篇》),必须“无中生有采先天”(《合宗明道集》)。



        古人曾描述过达到“钻杳冥”后的具体情况。



        黄元吉在《道德经注释》中说:“至虚至静,不异痴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此鸿蒙未判之气象,所谓道也。忽焉一觉而动,杳冥冲醒,我于此一动之后,只觉万象成空,一灵独运,抱元守一,或云真意,或云正念,或云如来正等正觉”。



        李涵虚也在《三车秘旨》中说:“杳冥中有气,一神独觉,此乃真息也。真息发现,熏心酥醉,还要按入腔子里虚无窍内,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



        李涵虚还在《收心法杂谈》中说,杳冥久久,神息自然进一步融合,于是阴阳“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以至阴中生出阳来”。



        史从龙在《道乡集》中也说:“坐到静极,忽然一动,此动即先天气也。先天气既动,即欲拱关而出,我以目光静照动处,后天息气自然与心相依,亦回至动处也。”(这就叫后天见先天。二气相接,便觉恍恍惚惚,似乎有物,杳杳冥冥,似乎有信。)



        综上所述,“钻杳冥”确为得定之后,进一步修习的重要“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