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7-20 10:59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辟谷小学I
|
人人都会生病,这是任何医学都承认的基本事实。
然而,他们会把疾病的产生当做人体的“非正常”状态,功能遭到破坏的状态,“被迫”的状态。
当把生病定义为人的一种功能时,我们对疾病就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我们就会逐渐认清: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制造疾病,一个人为什么会制造疾病。
制造疾病依靠什么样的文化逻辑。
制造疾病遵循什么样的语码及程序。
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
人类对疾病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在与现代一般医学及心身医学作了对比之后,我们要继续深入阐述“新疾病学”的理论。
人人都有制造疾病的功能。这是“新疾病学”提出的明确定理。
人人都会生病,这是任何医学都承认的基本事实。
然而,他们会把疾病的产生当做人体的“非正常”状态,功能遭到破坏的状态,“被迫”的状态。
当我们的“新疾病学”讲“人人都有制造疾病的功能”时,它把疾病在人体功能中的地位,把患者主体人格在疾病中的位置,作了新的规定。
人人都有制造疾病的功能。
人人都有大小不同的制造疾病的功能。
人人都有不同特点的制造疾病的功能。
当把生病定义为人的一种功能时,我们对疾病就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我们就会逐渐认清:
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制造疾病,一个人为什么会制造疾病;
制造疾病依靠什么样的文化逻辑;
制造疾病遵循什么样的语码及程序;
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
人类对疾病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应该说,确认“人人都有制造疾病的功能”这一定理,对于我们深化对疾病的认识是攸关重要的。
疾病有些是纯粹不可抵御的。例如地震、洪水等天灾地祸给人的伤害,譬如先天遗传疾病,譬如强辐射、高污染引发的疾病等等。但疾病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潜意识造出来的。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当一个女性因婚姻家庭问题痛苦压抑而不得诉说时,潜意识就制造出个妇科病来“诉苦”。又如人心理上有了不堪重负的压力,潜意识就造出个肩背疼、脊椎病,并由此推脱一些责任与压力。这种“不自觉”的“造病”功能是人人都有的。又譬如,人有了精神上无法忍受的“活不下去”的痛苦后,潜意识会造出癌症这样的“不治之症”来,以死亡让人“解脱”。这都是一种人体的“功能”行为。
正像我们前面已经讲到的,疾病首先是“被迫”的,是在外界压力下出现的,但疾病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主动”的,是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躯体化。
提出“人人都有制造疾病的功能”这一命题,首先有必要将以前章节中关于潜意识制造疾病图画的理论系统化。
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潜意识制造的图画。
制造疾病是人人都具有的功能。
这些命题要求我们对人体制造疾病的心理-生理机制作出应有的阐述。
一、因为我们的“新疾病学”认为,人是生理系统与意识系统相互全息的统一体,所以,它认为疾病作为一种人体功能现象,意识系统是始终参与的。任何致病的信息作用于人体,是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共同承受的。
二、意识系统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在致病或者说在制造疾病这一过程中,潜意识有时起了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意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相互全息,前者常常对后者起着调控、决定的作用。
三、潜意识在面对各种信息的刺激及压力下,可以调控心理及生理,作出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制造瞬间的图画,也包括制造长久的图画。
如情绪,如表情及相貌,如过失,如梦。
如神经症。
也可以是各种疾病。
在这里:疾病=情绪。
疾病=表情及相貌。
疾病=过失。
疾病=梦。
疾病=神经症。
这是我们前面已经公布过的公式。现在,我们对它们作一些展开,并且在以后的章节中继续展开。
四、我们先来看看:疾病=情绪=表情。
情绪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心理图画。
表情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生理图画。
在任何一种对外界信息的应对中,潜意识总是同时制造出这种即时的图画。
在这里,情绪与表情可以说是互为里表、相互全息的。
情绪都外现在表情上,表情都体现着情绪。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周身都有“表情”。
人全身的外在表情就是姿态。
譬如一个人步履蹒跚的姿态就是全身做出的疲惫表情。
人的任何一个器官、一个器官系统也都有其“表情”。
譬如一个人的胃痉挛就是胃部难受的表情。
在这里,“表情”不仅指某一器官的表面形象,如胃、心的外部形象,而且指它的全部内外的状态,功能性及器质性的所有状态。
因为人的全身与其任何一个局部(如面部)全息。
所以,面部做出某一表情时,全身其实也在做出相应的表情。
或是健康的、愉快的、良性的表情,或是病态的、苦痛的、恶性的表情。
病态的、苦痛的、恶性的表情,又有各种具体不同的类型。
因此,人的整个身心、各个器官、各个器官系统在相互全息的对应中,都会在某种情况下进入某一种特定的病态表情中。
当信息并不异常强烈,那么,人的面部表情连同情绪也便过去了,而身体各器官、各器官系统相应的表情及情绪也便过去了。
如果刺激十分强烈,那么,表情及情绪就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在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各系统留下凝固的印迹,成为疾病。
五、即使刺激并未达到异常强烈的程度,但只要有一定强度,又维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病态的表情(及情绪)便必然凝固为病态的相貌。
面部的相貌。
也是周身各部位、各器官、各系统的相貌。
这也便是疾病。
在这里,我们前面读过的格言仍然适用:
表情是瞬间的相貌。
相貌是长久的(或凝固的)表情。
六、不同的病态情绪相应着不同的面部表情。
也相应着人体器官、器官系统的不同“表情”。
最终,作为这些表情凝固成的相貌——疾病,也不同。
第一,虽然任何情绪——表情相关的反应,理论上都是全身性的,但同时又是各有不同重点的。就中医的总结来讲,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就是体现这种规律。
第二,在同一部位、器官或器官系统,也可能造成不同的表情——情绪——相貌——疾病。
譬如胃部患病,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病。
七、面部的表情很直观,好理解。整个身体的外在表情——姿态,也直观,稍一想,就从面部表情扩大而得以理解了。有些器官的有些表情,略想一想,也还直观,如胃痉挛,同面部痉挛性质是一样的,可以类比,可以理解。
只要加上解剖的想象,将胃部放在眼前观看就是了。
同样,心脏跳得很剧烈,无疑是心脏的表情;血管搏动得剧烈,是血管的表情。凝固了,又都是相貌。肝肿大,发黑,无疑都是相貌。心脏肥大,也是相貌。
这些只要加上解剖的想象,把器官放在眼前观看,那么,它们的“表情”还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再往下想,胃内部的溃疡呢?心脏内部的毛病呢?肺内部的肿瘤呢?
其实一样,再解剖下去,将胃的内容、心脏的内容、肺的内容解剖放在眼前,都有其表情及相貌。
只要彻底地运用解剖的想象,那么,各种器官、各种系统的功能性、器质性的病变,都可以作为表情、相貌来“观察”的描述。
这些也还都直观。
往下还有。内分泌失调呢?中枢神经紊乱呢?免疫系统出故障呢?这些似乎不那么直观了。仔细一想,也都可以想通。人体的一切病变,功能的、器质的,都是以某种“形象”的方式反映出来的。
都是表情。都会凝固为相貌。
只要对表情、相貌这两个概念一般化了,我们的思路及观点,在观察人体时就会无比犀利。
且又无比通俗。
八、也可能“表情”“相貌”这两个通常描述面部形象的词,对我们有习惯性的约束,影响我们思维的透彻化。
那么,不妨用一个“相”字来代替它们。
潜意识总是在制造各种“相”的。
心理相。生理相
有短暂的相,有长久的相。
凡是病态的相,我们称之为病相。
那么,潜意识在周身、上下、内外,在人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都可能制造病相。
制造病相,是潜意识的一大功能。
九、有了制造病相的说法,我们的理论就可能更加犀利,直指人心了。
范围是很重要的。
用不同的词、不同的概念,就有不同的效果。
当我们讲,人经常制造病相,便立刻感到了这话的尖锐性。
当我们讲,人经常自造病相,那就更有剖析力了。
我们的“新疾病学”就是要揭示人自造病相的规律。
十、潜意识制造病相,首先都是周身性的。
各部分(包括面部)、各器官、各系统的病相与全身都是全息相应的,譬如中医望诊,可以通过观看一个人的面部而了解周身情况,因为面部与全身全息对应。又譬如中医耳针疗法,一个人耳朵上的众多穴位与其全身器官对应,这又是一个器官与人全身的全息对应。其实,人的任何器官与局部的疾病都关联着全身,这是很显然的。
潜意识制造疾病同时又是有重点的,某一种病态反应往往集中在某一部位、某一器官、某一系统。
而这部位、这一器官、这一系统又与其他部位、其他器官、其他系统因果联系,产生“二级相”。
首先是一个器官或一个系统的明显病变,这是“一级相”,譬如先是心脏病。
它又引起另一个器官、另一个系统的病变,这是“二级相”,譬如引发了肺病,合并为心肺病。
还可以有“三级相”,譬如心肺病又引起其他并发症。
级别不是绝对的,各器官、各系统间的病变互为因果,互相交织。
十一、这时就可以说,“表情”“相貌”只是我们最初的比喻说法。在用了“相”的概念后,我们就透彻得多了。
说到底,人的心理、生理都有其每时每刻可描述的状态。
这状态就是一定的相。
相的概念可以渗透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就生理而言,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性、器质性状态都是相。
而且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概括其状态,也就是有各种角度的“相描述”。
譬如,日常观察一个人,就可以有各种相描述:品相、德相、才相、貌相、体相、神态相、气质相、风韵相、性格相,等等。
从医学角度来观察任何一个人,观察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多种(理论上有无限多种)角度来描述它的状态。
都有非常丰富的“相描述”。
丰富的相描述,对于我们发现规律是极其有意义的。
心理状态也是相。
情绪就是情绪相。
心理相与生理相是全息对应的。
生理各个部分之间,各个部分与人体整体之间,也是全息对应的。
这叫“相全息”。
相有“相变”。
相变有积累。
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变的互为因果,只是它们之间相变全息性的一种狭义描述。
十二、我们的“新疾病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新病相学”。
我们要充分运用“相”的理论,在这里可以概括指出的是:
相的无限丰富性。
相的全息。
生理、心理相全息。
病相全息。
情绪、表情相全息。
相变。
相变的时空记录。
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