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1-3-2 22:01 |
---|
签到天数: 1519 天 [LV.Master]辟谷大神
|
自然原理
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如天理、地理、人理、物理、情理、心理,乃至修行的道理等。
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所进步、扩大、升华,也有他的理则,以下提供六点
自然的原理:
第一,动而后有力,人活着就要劳动。除了锻炼体魄外,还可以训练恒心毅力、培养突破困难的勇气等。多一些活动,耐力、气力自然就跟着来了。
第二、静而后能明,佛教讲「定而后发慧」,在每日的生活中,你可以安静在一个地方,或者阅读、写作,甚至几个小时不动,以宁静对治动乱,心就容易澄澈如镜,清明乍现了。
第三、大而后能容,再好的人也有短处,要彼此包容、谅解,「观德莫观失」才是人我相处之道。因此,不论是事业或是交友,你想要大、想要多,你的心量必须扩大,凡事都能够容纳,才容易成就。
第四、空而后能有,佛教讲:「真空生妙有」
第五、虚而后能实,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点余地。不要像拳头,统统打出去,就没有气力了。所谓:「势不可使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你给别人留一点空间,留一些机会,凡事不必尽其在我,留一点保有实力,才能蓄势待发。
第六、知而后能行。无论什么事理、学问,必须要有真知实学,然后才能去实践。《增一阿含经》说,有智能的人,对于未知之事,不贸然行事;对于已知且应该做的事,必定尽力完成。追求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上能实践,倘若知而不行,到最后只是一事无成、空谈一场。
修身之道:
第一、眼不看不净之事,人的认知,有许多都是藉由眼睛看来的。看的时候,如果心念不正,所看到的都是不净,因此,要学习用净眼看世间,用慧眼看出真、看出切、看出妙、看出好,看见一切前因后果,看出来龙去脉。
第二、耳不听不善之音,不要听是非而听实话,不要听恶言而听善言,不要听杂话而听佛法,不要听闲言而听真理,能听出有意义的内容,就会提升生命的层次。
第三、口不说伤人之语,能真诚恳切、融洽的与人谈话,不但能结善缘,更能增进人际和谐的关系。
第四、面不露不悦之容。
心的调整
第一、欢笑由内心升起,内心常保愉悦,拉抬精神,不但有益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更能为生活周遭增添欢喜。
第二、快乐用真情感受,人与人真情相待,情意交流,温馨感动;男女真情交往,才能彼此忠诚,相互信赖;为政者以真情待众,必得人心拥戴;从商者以真情往来,赚取情义无限。这些无形的真情获得,才是真正的欢喜快乐,因此要感受快乐的真实,唯在点点滴滴出自真情。
第三、肚量要胸怀大众,世间上,人与人之间的纷争、烦恼,皆出于气度狭小,只想到自己。想要泯灭战争、歧视、人我纠纷,唯有胸怀大众,时常想到自他平等。故儒家讲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民胞物与的胸怀 ;佛教则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扬同体共生的精神,如此,人心才能和谐,人间才 有和平。
第四、做事宜心甘情愿。做事,能够心甘情愿、发心奉献,工作起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快乐无比,拥有不 绝的精力。反之,你满怀抱怨、心生懈怠,情绪纷乱,就会事事受到阻碍,工作效率无法提升,达不到好的功绩。因此,以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做事,累时不觉累,苦 时不觉苦,难时不觉难,具足勇气解决问题,进而无事不办。
如何走出阴影
第一、要将信仰化为力量,明白因缘果报的真理,了解前因后果的真相,会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第二、要将智能发出光明,凡事往大处着眼,能明理识大体。遇到逆境时,能镇静沉着,运用智能来转境,应付事变。甚至对待生命中的无常,也能以智能观照、放下,正见到世间苦空无常的现象,究明事理,从烦恼愚痴的人生中解脱。
第三、要将观念重新整理,鼓起勇气,面对突来的遭遇,了解世间变易难久,建立正确认识,才不会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仓皇失措。建立正确观念,就能再次展现崭新的生命。
第四、要将精神给予武装。要走出阴影,就要做好良好的心理建设,厚植自我的力量、开发潜能、建立信心、更新观念、开启智能,慈悲、惭愧、精进、忍耐…这些都是自己的精神武装。
耕耘心田
第一、播撒善美的种子,一念善心、一句美言、一件善事,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积,都是成熟无限未来的好因好缘。
第二、灌溉忏悔的法水,
第三、施 与肥沃的养分,花草树木,因为施肥,而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的身体,有了饮食的补充及适当的休息,就能健康运作。相同的,我们的心,也需要施与勤劳、发 心、慈悲、忍耐等种种良善的养份,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好比想拥有聪颖、通达、灵巧,必须施与智能、明理、判断;祈愿人缘有所收成,就必须主动、结缘、关 怀,人际之间就能自在、顺利。
第四、启发心灵的智能。语云:「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能花。」农夫耕种,田里杂草不除,难有收成;心中的田地,长出无明草,若不拔除,遇事就容易为境所转、为情所困,难有所成。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无明起时,懂得觉照内心,当下降伏,智能自然会现前。
怎样有【人缘】
第一、开放不固执,近代以来,已发展到多元化的时代,人与人关系密切,因此,凡事要以开放的胸襟,才能够与人合作、进步快速。
第二、幽默不古板,人际相处难免有缺失,这时可以靠幽默来修补。尤其东方人的性格较为严谨、古板,容易墨守成规、停滞不前,遇到挫折难堪,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化解尴尬;一个严肃议题、僵持的议案,适时的幽默,消除凝重的气氛。幽默,才能自在与人相处,增添欢喜。
第三、温 馨不冷漠,冷漠是人际往来最大的障碍。当我们流露一副冷漠的表情,得到的反应,当然也是一副冷面孔。一个家庭冷漠,亲情必定淡薄疏远,没有向心力;一个社 会冷漠,彼此一定猜忌隔阂,难以产生信任。要化解心灵的寒冷,就要以温馨来代替冷漠,就像太阳一出来,冰雪就渐渐融化了。
第四、真诚不矫情。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总会玩一些小聪明、耍一些小把戏,或者做一些小动作,潜藏之下的是贪婪、势利和傲慢。明·憨山大师云:“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不能诚以待人,总会遭到大众批评,态度诚恳、如实庄重的言行,才能获得信任与看重。
进步的方法
第一、温故知新,新知识固然要追求,旧经验也不可忽略,经过时间的历练,经验可以作为求新、求进步的凭借。
第二、思而成慧,思想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能。
第三、多提问题,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儒家讲「学而不思则罔」;佛教主张「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
第四、正反对照。不论是治学、立身处世,都要以智能来研究、辨别。佛法教我们透过「三法印」来印证、考查真理;乃至研究一段历史、阅读一个新闻事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都应该搜集各种不同的信息,探讨、对照、印证,才厘清事实真相。
为人四要
第一、耳听他人意见,倾听是维护人际关系的一门艺术。历史上,关羽由于过于自信,不听他人意见而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勉刘禅「谘诹善道,察纳雅言」,就是希望他能亲近贤臣,听取正确意见。学习倾听,不仅是一种耐心、让步和宽容,也可从中吸取经验、增长智能。
第二、眼 光广阔远大,一个人所以进步不大,大半在于眼光短小,只看到近处,看不到远处;只看到浅处,看不到深处。假如只是汲汲眼前的利益得失,只顾小我而忘记大 众,如此心量,纵然有成就,也是极为有限。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当眼光广阔远大,胸怀大志,眼前的短视小利,又如何撼动我们的雄心 壮志呢?
第三、身体勤劳力行。
第四、心意灵巧通达。一个灵巧通达的人,做事上懂得顾全大局,委屈求全,处事上能够明白事理,知道进退,在与人相处上,懂得为人设想,尊重他人。这样的人,怎么不会获得人缘,受人重用呢?因此,学习心意灵巧通达,实在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关键。
认错的好处
第一、受人敬重,历史上,大禹「闻过则拜」,所以为人尊敬;历代君主如汉武帝、康熙等,曾下诏罪己,而为后人称叹。美国总统柯林顿闹出绯闻案,但勇敢公开向全美人民道歉,终能获得大家的谅解。「认错」不但不会贬低自己的身分,反而赢得更多的尊重。
第二、提升向上,佛教十分注重「认错」的修持,除布萨、三番羯磨外,还有各种忏悔法门,藉由这些法门,可以自净其意、向上提升。犯错而知悔改,能够长养内心清净的种子,能与真理相应、与正法感应道交,提升生命向上的力量。
第三、认 清自我,人如果没有时时自我省察,认清自己的长短缺失,很容易得意忘形而失败。好比项羽不认错,自刎于乌江,临终前还喊着:「天亡我也!天亡我也!」反观 刘邦和曹操,因为听从谏言,改正过失,而成就霸业。人的成败得失关键,与能否认错有密切关系,能够认清自己,改变错误、习气,修身修德,才有美好的未来。
第四、身心改造。我们常常为了保护自己、推卸责任而与人争吵,其实,认错未必是输,认错不但表现个人修养,反省自己,改造自己,甚至化暴戾为祥和。现在科技讲「基因改造」,吾人在无明愚痴中,也应力求「身心改造」,才能根本解决烦恼。
健全自我
第一、自我检查,凡事把握现在,自我省察,反求诸己,了解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才能渐趋成熟,未来的脚步也才会更明确、更为稳健。
第二、自我训练,古圣先贤莫不以自我训练而成就大业,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要开发生命的潜能,唯有自己努力创造人生,才能到达。
第三、自我修正,六祖惠能大师说:「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确实,一个肯自我修正的人,必定充满智能。
第四、自我承担。成熟的人懂得承担。承担过错、承担重任、承担磨练、承担失败,甚至承担自己的烦恼生死大事。
为人四不
第一、不亏人,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所不公与欠缺,在吃亏时不计较,可以累积人生的经验;从吃亏中不比较,可以学会处世的退让。鲍叔牙肯吃亏,不但交到一位好朋友, 自己也流芳万世;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犹不忘记亏欠邻人一只鸡尚未偿还。一般人大都不愿意「吃亏」,其实喜欢占便宜的人,到头来是真正吃亏的人。
第二、不昧心,任何人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不能不怕自己的良心,不能不怕因果报应。古德云:「诚者万善之本。」
第三、不欺瞒,现在是讲究「透明化」的时代,凡事要能摊在阳光下,经得起别人的检视。古人有「君子不欺暗室」之教,曾子也云:「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一 个人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荡胸怀,不论临众或独处,都能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没有半分伪装巧饰,心地质直无曲,就能够得到大众信赖与尊重。
第四、不遮掩。人都会有所期望与追求,正当的欲求是被允许的。孔子言:「君子坦荡荡。」君子行事不遮掩,即使犯错也不怕人知,因为他们有心改过,甚至庆幸他人知 道,以此警惕自己不能蒙混过关,自我欺瞒。因此,即使是一个平凡人,如果他的思想行为有如朗月入怀,光明彻见,所行所欲,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自然有他 的人格与修养。
可与不可
第一、做人可善不可恶。
第二、立志可大不可小,有一句话说:「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立志小,心量当然有限;立志大,利益千万人,成就当然无限。你立下大志,有愿景、有目标,就能 经得起时间、挫折的考验,烦恼、苦恼的试炼,忍耐得了千辛万苦。因此,无论做任何工作,甚至修行,能够立下大志愿,努力实践,成就会在前头等着你。
第三、说话可易不可难,有人说话喜欢绕圈子,让人听不懂他要说的重点;有人喜欢咬文嚼字,让人听得一头雾水;有人为了表现自己很有学问,繁复论述,大家只有似懂非懂。其实,讲话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深入浅出,让人听得懂,才能达到讲说的目的。
第四、做事可好不可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