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3-30 08:33 |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辟谷中学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7-7-5 08: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津自知者明也 于 2017-7-5 09:14 编辑
; x i% E$ q; M5 P: M6 X$ w8 C! s$ N
2017.7.5 听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实在是太过瘾了!
9 K f0 {. B' f, b6 v* Z( m6 f3 L
. i' t' W/ {0 @3 w( d9 g! L太感谢成为龙腾辟谷导师的各项要求了,否则我就不会听到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了,还会继续陷在《道德经》里出不来!多闻广博,互补学习,才能更有助于“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正如叶曼老师所说,我们要让所有“经”都变成我们思维的注解,而不是陷入“经”里,各种“经”都是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心的,而对自心的认识又离不开在世间各种情的互动中试炼,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这所有的一切又都仅仅是为了“剔尘除垢”,因为我们本就“自性圆明”。哈哈,好矛盾的一个逻辑,但正是这些矛盾的逻辑让我更加的清明了,正在为自己逐步解谜中!
/ L9 h; @. s! F+ h! y* c( ]8 a, N6 H; N3 a- ~
由于最开始的时候听得实在是太过瘾,以至于忘了做记录,到后来发觉,200多集了,要是不做个简要记录,想回头再听某一段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所以就赶紧在手机上边听边做记录。听了80集了,先把做的简要记录留存到这里,也便于感兴趣的同修来学习,只是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完全领会其意,所以有很多错别字,先不改了,以后再慢慢学习慢慢领悟慢慢修正吧!
1 |( v- g7 F% ]( W e
6 r( e; ?0 H2 c, Q) S- D' T% l1 w' z3 S/ P a% Y
+ A8 Z, L& a+ ^' K
叶曼老师讲六祖坛经1-40集 v, a I% F* R2 f; |0 `
" T+ @' x7 e' r
' z$ `& f8 N( Y% K: i
& C! {4 I1 U. M8 a) j
% T/ o1 l! o, x3 [% V1 \
40b 得其环中以用无穷也。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也。镜子没有好恶取舍,能不能让心也这样?但没爱憎,洞然明博《信心铭》。修行就是擦镜子,本来就是光明的。一大坨水银比做大觉海,我们是其中一颗小水银,颗颗皆圆。我们并不是每一辈子都为人,我们也做过神仙,也下过地狱,也变成过苍蝇蚊子,但人身难得,要借假修真,让我们住的这个屋子没有漏。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性遍含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色。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佛。地网天珠,华丽庄严,华严经。身体即使是百病缠身依然华丽庄严,因为能看能听能说,男女老少美丑,本体中无丝毫差别,平等性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去来自由。贪心重恶鬼身,愚痴畜牲道,嗔心重阿修罗。所有的一切经都变成你思想的注脚,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修,经书就是告诉我们解的方法,结是怎么结的就怎么解,解铃还需系铃人,真性自用。我们不论多么妄,本体从来没妄过。我们想的都是什么东西?前尘分别影视。‘心’上有分别‘相’就是“想”,迷惑了你的真性。
; a4 k8 u1 w* @" }' z3 p
- `2 @) [, v3 d$ ?40a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没有分别心,没有爱憎心,不取不舍,也没有染着。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此一辈人不可语语,此邪见故,想得通做不成,看得破忍不过。打坐惺惺复寂寂,不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分别心,不昏沉,昏沉无寂中只会增长愚痴。宁可有如须眉山,不可空无戒子小,多少修行人着于无极空的相。怎么能证到如来心量?离一切所缘能缘。修行学佛也是有为法。无心的心量才是心量,离一切诸见。无得也无生,无生法忍。不是性,也不是不是性,正反合。上三界下三界,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牲。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物来顺应,则过化存神。孔子,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则为神,而上下而与天地同流矣。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影去不留也。
: @# X9 J4 G) s* T1 a4 a# ?3 B& c, ?; N3 F( }3 F: L, l
39b 打坐惺惺寂寂,了了明明不动念,而不是陷入大昏沉。情创造宇宙,理毁灭宇宙。布施,忍辱,持戒,禅定,般若。你不知道这个东西你在天堂也不满意。人间地狱,你愿意进去就进去了,你想出来就出来了。地球怎么形成的?地、水、火、风。风轮,水轮,金轮。须眉山。孙悟空代表心。虚空,阔然无甚,大觉海中的一个水泡。修行打坐是压火气,离合中间有我们的悲欢,火没了水照旧会冷,什么夫妻、儿女、朋友、师生,缘尽了就散嘛。能所双亡,空灭,所空灭,则寂灭现前。离不开时间,离不开空间,情断不了,见不到真性。佛法都需舍掉,何况非法。悟时罪性本来空,不悟还需尝旧业。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若从因缘生则不明性空。做那么多法会,向谁求?一切祸福都不是佛、主宰、愚人所做的,自作自受!
3 }: j. }% J3 T9 q$ t
$ }& ?$ x) ~2 N" a( b2 I. q$ u39a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无量寿经》。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一悟就悟了,一悟就是佛,天翻地覆,但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即佛。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拜、求、做功德、做善事,皆是着相修行。*****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无心者无一切心也,连佛心都没有。真空生秒有。不要向外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佛是西天老比丘,何须日夜苦相求,本来自佛不想做,何必骑牛又觅牛!赤子之心。
7 k, B- r0 C3 q% S' S, f, U
$ j. p9 }/ |; \5 ?38b 欲界天上有五衰,报尽还堕。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口念心行,心口相应。本性即佛,离性无佛也,心外见法为外道。以像见我,以音声求我,即世人行邪道。悟了自心的起用即是涅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无心的心量才叫大心量,君子不以器自居。佛与众生为此一心,别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当下即是,动念则乖,心体离念。打坐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静下来才发现妄念,知道有妄念妄念就没了。初禅,离欲得定;二禅,法喜充满;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乐清净,离开色界天,无身了。《顿悟入道要门论》《传心法要》。大千沙界海中鸥,风卷千层浪,搏击万里长,啸啸归寂寂,了了任飞翔。
1 g! b" H( `. l7 \2 D6 j2 ]9 r
0 a# @0 i# y6 D! u38a 婆罗门。中国语言统一要感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地球人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大谜语。佛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三千大世界里的一个小世界而已。49天中阴身六道轮回,证得菩萨身不轮回。心行平等识,心心念念,念念在思。什么叫功德?自己行功,自己有所得。大屏幕前看电影,跟着哭跟着笑,电影结束就是白幕布一张。一切诸行如幻,不自在,不久住。咒语念过十万遍且用心专注力量会非常大,平常念佛就像到了生死关头一样。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因缘法,一个小书签的成为过程。神农尝百草。所有的药补一经就会伤一经。9 Z1 l: H; z3 q+ n
3 a# b8 k N/ C! G5 I7 ]37b 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具佛性。第七识我执去掉,布施、禅定、忍辱、般若,法执也要去掉,平等性至。只缘迷悟不同,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是佛。我们心想要做什么就是什么,佛、畜牲、阿修罗。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了心无相,愚人执空执有,智人了象灵通。让心完全不起作用是昧心。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诵心行,定慧均等。打坐进入大昏沉越坐越愚。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真正饥渴的人是自己去找水,不是水来找你。18种空。+ } _& v6 E3 _$ {! ]
% x6 L4 K5 e% G# }37a 动时修止静修观,止到一定时候观自动出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沿门拖钵乞食在中国行不通,百丈和尚立了百丈新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从生死的彼岸到达涅槃不生不死的彼岸。善知世。般若不是心外新生,需假大善知识。信,解,行,证。悟入,悟佛理,自己证入。释迦牟尼有一世和提婆达多是亲兄弟,为争家产,把弟弟杀了,所以佛陀成道这一世,提婆达多一直都想害死他。佛陀放光时就是要说大法了。经和律是佛说的。为什么需要师?过来人听你说几句话就知道你到什么程度了。弘一法师说不跟现在人争高低,但要和古人争,才是大心胸大气概。/ p( q& e" @, c, \' ?- X
" K( s' u2 L U) t7 r+ A
36b 过去多生的供养才让我们能听进佛法,真正了不起的供养是法供养,把佛法弘扬。磨诃迦叶现在还在云南基督山,等弥勒佛下世才能灭度寂。顿教,顿悟入道,是释迦牟尼先圣所传,拈花微笑。梁实秋,胡适。各净其心,使无污染。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到岸不需舟。情,思惑,见,见惑。情创造世界,见毁坏世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吃了智慧果。真、妄是二法,都需忘。无主宰,群生自造化,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成了佛以后只是觉者,回归大觉海。信什么?为谁戒?要多闻。
- k4 Y, ^1 I* l- y9 D* b% O' Q/ A
5 ?! c' f# U# g) d5 a' M36a 我们凡夫看什么都是两样的,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即心便是灵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世间情很难让人不动心,调心需要入世。真正讲法讲的好的时候,天龙八部大护法都在我们身边护持。最难克服自己的是骄慢,只要有一分胜负的心、嫉妒的心都不行。法兴寺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发。释迦牟尼自己剃发。看我们的头发千变万化,都是烦恼丝。剃发为除骄慢自恃心。嵩山少林寺达摩洞、断臂亭。十世修得同船度,百世修得共枕眠,不是十年、百年。
( w4 z! r+ k+ l( G, B* P% U5 b9 l- V- N8 R1 ~
35b 众生太多不能度尽;无缘不能度;定业不能度。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善能生妙果。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善根有二,一内一外,佛性非内非外。*****理上不明白,事上做不到,信,是指信我们自己都有佛性,而不是让我们信佛,佛说,只信我而不了解我,比诽谤我还厉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受想行识,即见闻觉知。对色染色,随色受生。谁夸我们一句,心里的风就起来了。打坐不要想着要见佛见光,因为想着就来了,心生种种法生。很多烦恼是我们想出来的。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无我执,众生平等。第六识取分别心,第七识取爱憎心。9 m! Z# |& r" Z5 Z8 L* p4 @
; T! P3 L" e' ?+ s( L# {' D% B4 L4 p35a 修行要找根本,不要找枝末,身外相求、心外相求都是外道,要反观观自性,反闻闻自性。觉观,回头一念刹那间即能证得菩提。修行需要方法,禅定。妄想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不一定非得是坐,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间皆不生妄念。妄念的奴隶,思维的主人。对镜不生心,八风不能动。“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苏东坡八风的故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禅师说放屁。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佛法无二,僧宝亦然。了时罪性本来空,不了还需尝旧业。罪由心生,心灭罪亡俩亦空。阿阇世王,忤逆罪。& @+ K0 M- h5 ~0 T- s
, i5 m( K2 @2 |% K# o$ F
34b 思维修,不可以自己加意见,不可以自己加注解。定慧等持。杂草就是妄念,杂草不除,真苗不出。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如来清静禅。游泳池里的气球越压越起,不是有心熄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三界之苦,欲界、色界、无色界均有苦。慧海《入道要门论》,不用舍众生心,只需不要染污自性,非见性之外别有解脱。烦恼脉把中脉缠缚,所以见不到中脉。佛法是不二之法,认识就是认识了,觉悟就是觉悟了,见到就是见到了,没有一点点,只有顿悟,不需禅定,不需解脱,悟者悟无所得。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制心一处,无物不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学佛是学觉,至人调心不调身。
& Z' z& d: ~, \* T" S4 Q2 k/ }5 V* t U9 {9 } q5 ~
34a 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广州光孝寺菩提树法冢,六祖禅堂。渊深七浪境为风。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得鱼忘荃得兔忘蹄。佛者觉也,觉自性,佛开示,让我们悟入他的自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这些方法工具为的都是让我们见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禅宗的宗旨:不论禅定解脱,惟论见性!
' V/ J2 K, a; h' R8 D5 [/ S- i: r) L
2 |9 R4 i+ ?- o/ h- t六祖不论禅定解脱,他在追求什么?
) u' O: ^5 k/ X% W" n8 _( h2 |
9 v1 p" g* D8 f; z2 A/ @) L坛经中已有答案
8 ^/ B" `7 n*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p. G8 I* |0 s% q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A1 w2 c) G h8 E! W9 A9 y2 F. l
又云:7 r5 `3 b' r6 i3 l% k( c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 A, i& _6 _' U- `7 a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6 _% v0 Q+ A; B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9 ^8 o' x3 H( R2 I4 M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 @% R( {7 T1 K; A5 T' J2 N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s: m- u4 t5 L) q% v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4 }2 F: X% c'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 u/ Z! W+ X# C, U. e5 O3 I菩提只从心觅,何必向外求玄: H5 ~1 t4 z) F2 [. K' }- G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9 [' ^, a1 |5 Z: z5 @
六祖是六祖,我等还须
& l! I4 C' c7 W6 U. ~#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4 Q# r: L6 L2 w# \: `+ ^
' @3 P& P' Z4 c3 [/ e
33b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而出入,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性起用,善自护持。惠明对追来的人说,没踪迹,到别处去找。后惠明为避讳改为道明。*****不宜快说,佛法难起。维摩诘经,法华经。惠能隐藏猎人队中十六载,吃肉边菜。佛、法、僧三宝,僧宝是传佛慧命的。广州法兴寺来历,也叫光孝寺。白马寺,汉明帝。《道行经》的故事。
3 g' X- x0 f" L2 ]% D0 s6 r
+ [5 Z& s( B( g9 q& [# t33a 惠明赶上惠能,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有心熄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莲花花中即带果。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上帝不让吃智慧果,生分别心,生是非心。谁没有了分别心?真正佛的意说出来就已经不密了,如闻桂花香,吾无隐忽尔。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性在作用,在眼曰视,在耳曰听,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灵明不昧,不是无寂。
3 Z7 ~ v" [0 t8 n4 B2 ?5 R5 z$ G5 E# J: d
32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每一天耗在电视机下有多少人?放弃诗书,极易声色,由来钝騃寡参寻。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 ~+ U* I, l, g7 K. G9 i+ r9 J( |8 } G e* y7 Y4 Z; `
32a 至汝勿传,若得此衣,命如悬丝。禅宗传法,内传心印,外传依钵。六祖一花传五叶。宗教有时比世俗还可怕。慧能得法后,五祖要他赶快离去,他问五祖我应该向什么地方去,五祖告诉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自性自度。善求者死于水。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直心是道。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都是学的世尊拈花,性在作用。水中月,镜中花,因指见月。以盲引盲(没悟前的育儿),着意即乖,自己道都没悟还说什么禅。; N6 e. o, ?2 o# O+ T& w1 J
2 F8 `. w1 x" n2 \0 H31b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三界兴起,同归一心。不得一法,名为传心,你心同我心。楼子和尚的故事,你若无心我便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言语道断,心行迹灭,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不断内熏才能顿悟。# I7 P, R- P7 o% n! O$ K9 J
9 }$ ~% {- O0 w/ M/ j. x31a 五祖谒子,有情来下种,在心田种佛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什公说法,顽石点头。有情无情共一体,处处接通真法界。西方二十八祖中磨诃迦叶是初祖,阿难是二祖,二十八祖是达摩,来到中国变成达摩初祖。断见惑,断思惑,断尘沙惑。中国出家人吃素是梁武帝规定的,达摩说他是无功德,人天小果,有漏之音。达摩少林寺面壁九年,被七次下毒之后选择死亡,后有人看见他提着一只鞋说要回印度去。佛的墙比孔夫子的墙要高万仞,孔子的墙是千仞,佛家的墙是千千万万仞。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 C; |' k; N' Y0 S: ^6 c* e0 X1 {2 `, [6 r4 |
30b 顿法顿悟,一认识就认识了,一见就见到了。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为多生的习气和障碍。有无位真人从面门出入,当从周身出入时就是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反闻闻自性,一念回光,见自本性。大家的智慧都差不多,只是蒙着的尘垢有多深多浅而已,这些经都是帮助我们擦尘垢的。孔子,我要仁仁就来,老子,道不远人人自远。汝为第六代祖,擅自护念,另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广度有情,爱不断不生净土土。什么是“愛”?“心”里能够接“受”叫“愛”。
1 R' K- L- L- W! W* t
9 o9 f6 _3 e+ e" H. X n30a 知道本心见到本性即是丈夫。功德,自己行功,自己有所得,见自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即心即佛是为了哄小孩不要哭,不哭之后即是非心非物。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万法。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有情无情共一体。唯学无求无着。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渡河的舟,过河之后要离一切法,离就是不着,离就是不住,离就是降伏其心。4 k4 v( r4 i7 `0 l; l. K
- i# L6 \# S2 B: y5 p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8 Y' @ o1 `5 V2 X8 V- j0 {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 b" R2 m6 v9 y. p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 a; x4 p l+ Q- _) U6 m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 v" |4 l& Y' Q9 d/ z/ D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 f/ U& A$ V9 t; A3 b. N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 J/ h9 i3 @* K- l4 J5 J2 Y# p1 [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 R' T! s% v$ n2 |2 ]& p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 C% q" j4 b2 t' m5 P/ O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0 b8 C( B- Z# U: p- z8 \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 C, j0 O9 f p6 v( o' M' t+ M& J, ], F) f& K/ i. J
——吴承恩 西游记6 ?$ A- _3 @' i C
1 o+ C, h: ^$ O. q, W1 K8 v
, ~9 J0 ^5 L; ~29b 没有智慧的打坐就是盲修瞎炼,是大昏沉,跟猪的境界差不多。禅定最容易着魔,在定中见到景象最容易着魔。真正释了本心才能够修行,否则学法无益。佛是西天老比丘,何必日夜苦相求,骑牛找牛,头上安头。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出髓刺血写经,长坐不卧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尔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观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又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是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贤圣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愿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若言佛性现在此身,既在身中不离凡夫。(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妙答什么叫“丈夫”?一丈之内,一丈之外。烦恼就是十有九为天下事,十件有九件是烦恼。
. h% x/ W4 ^. [& x2 H* c8 D
6 U3 A1 G8 W: S29a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打坐的时候有寻有伺就是妄念。有无位真人从面部出入,使我们见闻觉知,百姓日用而不知。言语道断,心行迹灭,得意忘言,得鱼忘荃,到岸不需舟,不可以功用到,不是打坐几小时能到的。电在哪里?电在起用。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真正悟了道的人觅心了不可得。米熟了没有?熟久了,就欠筛哉。啐啄同时。不是本心,学法无益。打坐要惺惺复寂寂,不昏沉又不散乱。六度,前五度都是工具方法,去贪嗔痴的。- x% Y0 G5 U4 _, u! H- w
8 |: G$ m. M1 Z9 T0 L- j: M, i28b 布袋和尚。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也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颜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百千亿。学佛不要学得死气沉沉,要学得活泼泼的。老王问佛,6岁和60岁时看恒河,身体变了,见性没变,看的工具坏了,使我们见闻觉知的那个东西没有变。阿难问佛,罗睺罗敲钟,听钟声。能见能闻能听,所见所闻所听。学佛要无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去来自由,无所挂碍。& s8 Z3 Z# w6 {; v* A I
3 H( P( u- E4 O( j9 h) k# b28a 六祖三更天来到五祖房间,听五祖解说《金刚经》。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悟真性,即悟所灭,无诸烦恼。有所住心即是妄念,病眼见花,水中映月。莫到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心开意解,千万别轻易说“悟”。一灯能破千年暗。何谓第一意?阔然无甚,无生法忍。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 L( W' ~% _* | i$ X* X- ?' ]2 {9 Y3 A+ y$ q
27b 听说你证得了菩萨道,你没什么不转女身为男相?即心即佛即众生,心外求法是外道。求道之人为法亡躯。江西湖南两边走求道,所以叫“江湖”。佛祖求闻半谒舍全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少林寺断臂亭,初祖传法给二祖,二祖雪地断臂求法。米熟久矣,犹欠筛哉。五祖偷传依钵给六祖的过程!
, | i; P8 G6 j4 h0 J+ S- s, V7 \% h( I1 w4 m5 K, W; j5 `5 O
27a 斩断第六意识,没有分别心、爱憎心、取舍心。学佛不退转,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身心一元。莫轻后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聪明反被聪明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相续于沫,何若相忘于江湖。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们都是肉身菩萨,但有没有菩萨行菩萨心?
3 U) A, a( _. ?
" b) [) e {! C26b 人法地,对沙子来说,谁从它身上走过都一样。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法绝情忘为真实,见惑是妄,思惑是情。反闻闻自性。慧能听到了神秀做的谒子。
- y5 R( y( |2 r) o
6 d1 F0 V8 x5 q# s' }26a 多知不如无求,无染无着。是心如电,念念不住。佛陀问阿难你为什么出家?性在哪?性在作用。谦受益,满招损。只有空寂中才能生出见,一如明镜中虽无相,但能见一切相。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自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 f2 x# J' i; `9 Y7 G& T3 m% t
. U) p, l% M5 `2 L/ P25b 无缘的慈叫大慈。你做的这个谒只在门外,还没见性。在身上练气练光都是身外得,都是有为法,只有把心定到一个境界……本自具足本自圆成,成佛时不是得了菩提,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修行未到无心处,万种千般逐水流。行住坐卧,六根分分秒秒都在动,反闻闻自性,是自本心,见自本性。心性不易,即心即性,即性即心,迷有别,悟无别。
3 G, c: x8 a( v# I0 f4 V A' [5 _% D* N4 ?+ j
25a 神秀做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天上人间,报尽还堕。达摩说梁武帝无功德,学佛修福报跟佛法了不相干。
' y) {& c2 M0 |. k3 n0 U% U2 _, B% D: j5 F B8 ^# Z% a+ B8 K. ]! c
24b 修行不要糟蹋这个身体,人身难得,借假修真,天上的人想要成佛悟道也需要下到人间。一个人最大的福报就是闲满之身,闲,有时间,满,没有缺憾,没有病魔缠着,还能听懂佛法,比做亿万富翁还有福。至人之用心若镜,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第六识,妙观察识;第七识,平等性识;第八识,我执。前五识五神通自然出现。打坐要惺惺复寂寂,没有分别心,没有爱憎心。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 B7 l+ e0 O9 {+ }7 }5 n# M. u' G9 C2 F
24a 见地,是别人的东西;证量,是自己证到的地步。佛陀传给迦叶,迦叶传给阿难,一直传到28祖达摩,达摩到中国变成初祖。变相就是把文字变成图像,看不懂文字的人也能懂佛法。三祖的信心铭,古代成为僧需要考试,需要政府发度碟。诸供养中法供最重要,神秀四天13次给五祖呈谒子而不得,最后半夜12点写于南廊壁间。1 Z8 _3 F' p1 Z$ V4 l' @' `
7 v# X9 [( E8 C1 A: I
23b 言语道断,心行迹灭,不可思不可议。真正的思维修是做思想的主人,而不是思想的奴隶。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佛性,佛性是万法的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不入生死与不昧生死,野狐禅。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迷人求德求证,悟人大用无方。神秀的经历。
" @4 l- {* `5 x; @; \) ?: ]- N0 G M$ _( e( u$ O
23a 达摩传依钵给慧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拈花微笑。秦始皇焚书坑儒。
: @. D2 s9 s( T5 ^$ k3 H5 g# Z
% k [1 D1 i M8 K; Q& G22b 禽兽刑,禽重情,兽重欲。色界,无色界是什么样?福报尽了,依然会从清静天掉下来。十善的福换得人身,但还是多苦少乐。非想非非想定中要经过八万劫,但福报享尽,依然还会堕到人世间。日知是“智”,心生光明是“慧”,智门照有,慧门照空,智慧不从外得,了解并证到自己本心的般若。佛者觉也,德者得也,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
, H u! N" @ q: T n$ Q1 a* h' t; M a$ e; Q! L/ m' n
22a 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使是天人,想要成佛,也需要下界来修。即便到了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也仍然没出三界。以不变之真性出离生死(即德一太子,元神玉神圣神)。如来,如者是本体,来者是起用。佛是西天老比丘,何须日夜苦相求,本来自佛不肯做,何必骑牛再觅牛。脏衣服除一层,脸就柔和一层,色受想行识五十层,剔尘除垢。上帝爱世人,但无法使不耕种之田收获。梁武帝与达摩,无功德,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音。福德与功德。初禅天水灾,二禅天火灾,三禅天风灾。. E0 l: _ a; a0 q6 ]! a! [/ I
/ d; w( a' ? V/ X
21b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迎佳绩,昏昏昧昧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脑脑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 T5 y% K6 g/ {, l2 J- m3 a0 N; w+ f; L/ |2 p+ r: |( f
21a 师祖一粒米,大侍徐眉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脚还。学佛只有一个目的,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福慧双修。) L3 Z( G+ _: y( K' C5 }8 h
. j4 L' A& M3 S% j/ Q20b 太喜欢叶曼老师讲的《六祖坛经》了!摘自所讲:百年光景全在刹那间,所有过去你们走过的路全在一念间。每天追逐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尘劳,用分别意识造孽,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本性永远是圆满的自在的光明的,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争人争我到底成空,夸会夸能毕竟非实,风火散时无老少。
3 Q2 Q# U, p( o. R/ T- i: h5 Q R+ C9 G6 I: u# ^
20a 行者,小沙弥,比丘。六祖初见五祖,被送到马房杵米,为了不被人伤害。空无边处,事无边处,无所想处,非想非非地。生死六道轮回。
, ?. U" k- Z9 n6 n1 m4 G2 E. ]) P! P. w/ {; k9 J p
19b “慧”是上求佛法,“福”是下度众生。断惑:见惑,思惑,尘沙惑,无名惑。发菩提心就是发觉悟心,即我要成佛,上求佛法,下度众生。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大师,法师,禅师。我不是佛教徒,而是学佛的人。不即不离,不是这个也离不开这个。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佛陀死前,阿男三问。
+ N6 }0 \& _1 {' ~ ~. H; G( r
$ V* J, @' H* h19a 四祖收五祖的过程。你太老了,下辈子再做我徒弟吧,于是五祖入胎河边洗衣女子,母子背负侮名生下来后想扔掉孩子,孩子却逆河而上,鸟儿们覆盖取暖,叫无姓儿,四祖收他时他说,我虽无姓但我有佛性。什么是“经”?我们所谓的学问和知识都是水中月。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 u% [4 s+ p7 h9 N" y
' b# h. ]1 X) o! q: R, a. y
18b 老而无子叫独,幼而无父叫孤。讲《金刚经》注解。' b7 e9 K- ?1 }/ g
6 ?8 F6 n" S0 h( b- r( M* v
18a 什么叫发菩提心。明心见性,性是心的本体,心是性的作用。啐啄同时。放下向外追逐奔驰的心,连放下都要放下,此心一了,即见自性。剔尘除垢,身口意三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心一念清静就是成佛。一片白云遮渡口,几多飞鸟误归巢。
4 e5 I+ e- ]' M! d7 E5 F1 K/ H/ P' O @4 w, X
17b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士难遇。菩提心,你把自己洗干净了就是觉悟了。修行就是剔尘除垢。身口意三业无过,直接成佛。5 x" O5 l) _* y9 a+ @ r
- J2 D( I& i* g o3 p* ^7 {17a 宰相裴休,儿子法海。欲求佛道,岂离红尘。比丘皆姓“释”。菩提树下埋着六祖剃度时的头发,叫法冢。“阿兰若”的意思是和尚住的地方。% j* y4 G% d1 s( X
4 q6 y8 p' T8 O$ `& P' R5 f/ @
16 阿兰若。巨龙入钵,水潭变铁塔。六祖肉身。修行的地方就叫道场。1 a6 L+ \1 V( z) T% I, q7 a3 B
1 m; k, z! A2 T, y( s( V/ j
15b
9 ]. Z. {3 y' c6 O. }) s/ ~4 Z' N R2 h
15a 大士求,小士求真,欲求佛道,岂离世间。法海作序,不是白蛇传里的法海。( w% Q' ?4 ~. b# b
" ]4 M7 q/ R" h4 j2 Z/ | p
14b 打坐,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要执着文字语言,要得意忘言。+ A- Y I. @5 V3 f
5 I5 `# s8 w9 `' ^8 a/ f8 H% t% i14a 若人顿见自性,则说与不说都是费话,哪有什么教内教外。人生到处知何氏?就像飞鸟踩到雪地的泥,泥上偶然留个脚印,然后又不知飞向何方。佛讲49年法,又说自己什么也没说。言语道断,心行迹灭,需自证自悟,达到无证无悟之地,才知无知又无徳,证悟后,无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不可思议。中通后,让经做注脚,不要被经转。/ J% w. v! V e: B' Y( \+ q3 \
$ m" | E3 y1 |/ \0 n13b 明心见性,明白了心的起用,见到了心起用背后的性。烦恼即菩提,烦恼也是从自性升起来的。什么叫经?说的东西永远不会变,适合千千万万的圣人。% ]6 E, t! e0 d4 m- B0 c
2 C4 B4 |3 o8 i* Z8 D$ D! s$ O7 Y d
13a 明心见性,见到性了才知道性。佛即众生,悟时为佛,自性非增。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自证,自悟,自度。
1 X! M+ j( s- G e$ ?+ x) Z7 K _& B8 A% u' a0 s# [( t! [, Q
12b 头上安头,认为自己身上没佛,要把他人的佛性转到自己身上来。禅宗就是让我们把捆住我们的圈圈格格框框全部打破。尽信书不如无书。9 L" u: E9 z# Y# ^- Y' w
" C8 t j5 m {& A6 ]12a 如来禅是慢慢来,祖师禅是当头棒喝。阿男有一个毛病,就是想要知道很多很多的名词,很多很多的名相,所以跟了佛祖三十年也没入道,最后被迦叶点化。悟时走邪路都是正的,不悟时走正路也是邪的。真正有了智慧,戒、定自然有,否则,戒就是束缚。修行不是日日长,是去尘垢的。. m& `" n4 |* e
6 ~8 z U+ m9 q2 `) H+ r
11b 禅宗是让我们跟这个事物本身紧贴着,没有隔阂,没有名啊、思想啊在中间,没有一点点的有为。
5 E) a7 d/ e1 ^- S6 N( p
9 e6 S8 k% k; @, B" R11a 得意忘言,得鱼忘荃,得兔忘蹄。悟后起修,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次第尽!
+ r- f2 G5 B' M i; _& u
" N+ y2 f. i; g& t1 C9a 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啐啄同时。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3 D. y$ P$ i5 A1 K( u
鸡子孵化时,小鸡将出,即在壳内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其出而同时啮壳,称为“啄”。佛家因以“啐啄同时”比喻机缘相投或两相吻合。
( Q* b* h) D9 ~' g& l
2 |% J @; T. V2 s7 L% R) ?% d8a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自心,自心即佛!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只贵子见正,不贵子行履。
3 e1 m5 J4 ?" a' u! M' N8 V
$ _( B; S' m: ^& ]$ P+ }7b 悟后起修,悟的是理,修的是累生累世的习气,理则顿悟,事须渐处,因次第进!承认,知道,相信,了解,我跟佛没两样!
% j9 C! c& y1 D( ~- J. W
* s7 q- p, j- x! ~1 P: D p制心一处,万法归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智者无为,愚者自缚!不用求真,惟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4 P' d) t- W/ d4 l
2 f, I) r3 J |! ^9 b- k2b 不必求真,只需熄妄。道外别传,以心印心。禅,是让我们悟出人生真谛的,是让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有的能力自由表现出来!悟,是我们本身的体验,不是来自佛经,不是来自论说,不是来自老师,也不是来自自身以外!必须要把人家的东西从文到思到修都化做自己的血肉,打断一切人为的逻辑理论,摆脱一切理论的、形式的、文字的束缚,才能引发生命的本源!4 |7 M0 x" ^3 h( ], q
9 s- K k% B4 B$ t) z: M) Z* D7 V0 P! m
0 ]. j0 s/ z. i5 `9 x
+ H; R! ~. w2 x.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