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69|回复: 0

人生三见----第十五次十四天过午不食第二十三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2 20:47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发表于 2017-4-25 2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4月24日,第十五次十四天过午不食第二十三天。
    佛前何物?世上无论绘画、书法、音乐、小说……只要称得上“艺术”二字,就代表具备了抽象。抽象,意味着提炼了自己所见的因果。看不清因果,就只能见混沌。大,在于混沌,每个人可以见到不同的因果。世界之大,在于多样的众生!每个人在走不同的路,因为所见因果不同。
    《一代宗师》 影片中的宫二转述的宫羽田的一句话,练武人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句台词十分精彩,不是武的三个阶段,而是人的三个阶段。在影片中出现的时机也很妙,正是宫二先生最后的流连,娓娓道来,颇有禅师临去落下偈语的感觉。
    影片里有许多精彩的台词,跟画面一样美丽动人。这种表达直透内心。佛家曾将言语分为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
    有涵盖乾坤句,意思是这种语句遮天遮地,说的是至理。试举例来说,贯穿影片开始与结束的那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不必深究对错,但这句话简单干净,有上将口吻,宗师气魄,开口已经不俗,而且其中的所含的意蕴,便是再不服气,也得正视。这便是遮天遮地。
    宫羽田那句“老猿挂印回首望,关隘不在挂印,而是回头。懂我跟你说的意思么?”的那句话是劝浪子回头,说来柔和,循循善诱,但其中人情之当然处,天理之昭彰处,岂能容人回避,而饱含的师父对徒弟的父子情深中的痛心疾首,这便是人伦之至理。
    再有截断众流句,说的是是非,讲的是取舍。其中有精妙难言之处,比如赵本山演的大师兄那句“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一如他所讲的面子和里子,有对世道的透彻,是血海泪窟里出来,而其师弟说的“宝森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炉子里,需要这根新柴。” 这就是取舍。取舍不一定对,但有着自知之明和自己要做的事,毅然果然。而宫二的话语,诸如“宫家没有败绩,您又在这儿,他凭什么出头。”“没有消息就是消息,再找个人吧。”“今天是大年夜,他一定会来,必须等。”“该烧香烧香,该吃饭吃饭,该办的事,天打雷劈也得办。宫家的东西,你今天必须还。”全是是非,是则是,非则非,洒然之中有了然,了然之后有决然,如香象过河,截断众流。
    又有随波逐流句,风起波兴,是这样的任运自然,不落痕迹。“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岁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是心事流转,情随所遇而生。又如“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此前两人已有默契,此时叮咛,是画龙之后的点睛。又如叶问跟宫二过手,末了一句“千古无同局,叶底是否能够藏花,有机会我们再印证。”两人情愫暗生,气息交通,是这样的清机徐引,水到渠成。
    语言是高明的艺术,古人讲察言观色,今天的人多以为这是小人作态,难道做人非得趾高气昂吗?察言,是知人。观色,是明事。连别人的一句话都听不懂,只能是心思太乱。中国人讲听话听声,比如猜谜,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要将那讲不出的情,给表达出来。要知世上难解的本就多了,何必要添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其实正是要知道,那是高明的语言,是为了说出那难以形容的复杂!
    看这本电影,得心明眼亮,其实看一遍是不够的,在电影院里有时限,很紧迫,人心又躁,很难看得分明。因为导演没有浪费一个镜头,电影元素之声光色交错互用,全部派上了用场,这不是看惯了小品的心态所能了解的。
    还是从那三个阶段谈起。
    见自己。
    所谓见自己。人得有自己,这句话说出来本极可笑,人谁没有自己呢?一般来说,只会说身不由己。其实人要见自己,很难。难在自己的意愿和人生的责任相统一。宫羽田的师兄丁连山说出一段“里、面论”,这话说的是技巧,是手段,其实人生恰恰没什么表里,里通外,外裹里,本是一回事,但他这话说的不是见自己,而是在世上做自己。
    见自己和做自己有什么不同吗?这个世上,有人做了自己,却未必见自己,有人见了自己,却未必做得了自己。这才是人生尴尬。见得了自己,未必做的了自己,是没有福气;做得了自己,却没有见自己,是没有机缘。
    影片中有句台词:风月场中,多有性情之人。这不是为男人开脱,而是讲一句真话。真的不是这句话,而是讲在世的真实。风月场中,倚红拢翠之戏,点头哈腰之识,出入其中,见惯了众生的矫揉造作,便容易从巧言令色中分辨出真性情来!这是净从秽生的道理。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要进入这等风月场所,本就先要面对这世上的道德目光。众人的道德来自想象,而真实的道德不是想象的清高,更不是回避和摆出一个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只看自己如何做为罢了。
    上不上青楼妓院,不是道德问题,而在自愿。
    叶家号称培德里叶,是说其家富贵。带着老婆上金楼,做的是随心所欲的事,他乐意,这是他做自己,靠得的是祖上的荫福。富贵若出败家子,算不得真正世家,只是土豪罢了。而叶问的开始,却是小时候一根练功带,扎住了一口气,影片里叶问自说,一生浮沉,靠得就是这口气!幸此,家虽败,他却不算败家子。
    叶问说他四十岁前只是四季的春天,这里便见得导演的表达用的好,节奏缓慢。有一场张智霖的唱戏,其实那不仅是金楼的事,那是叶问那段时候的生活,就是叶问的一部分。这到影片最后,宫二去世,导演有大量的无叙事镜头留给叶问,其实那段画面中,观众若是留心,便是可以看宫二的,因为她成了叶问的一部分。
    日子过得太顺太稳,只是让人徜徉其中,便不知苦。当初佛祖出家,便是因为身居富贵却感觉到了世间之苦。并不是世间只有苦,安乐是梦幻,而是说那等刻意回避生老病死等诸般苦难的安乐才是幻境。
    这等幻境中的叶问,便是做自己,却不见自己。见自己,却要等到梦碎之后,由春入冬。导演承接这一点的时候,重复了一句四十岁之前只是春季的这句台词,是为承上,然后说到进入了冬季,是为启下。说到这,想起那句风月场中,多是性情中人,旁白提了一次,又在影片中被金楼的灯叔说了一次,此为败笔,太过刻露!出戏了!有的重复成了韵味,有的则成了败笔!
    在这承上启下之中,由春入冬之时,留下了一件大衣!
    相比叶问,宫二一生是非果决,因为她的坚定不在是非之事,而在是非之外的本心,所以她做自己。做了自己,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后悔。风格鲜明,处事果断,影片中称她得的是宫羽田的六十四掌,得了“柔”;师兄马三是得了师父的“刚”。但这姑娘却处处刚强,往往迎难而上,有作为,敢担当,处处显示刚强的意味,倒是马三,行事虽然躁进、好胜,但总有一股子阴柔、阴险的气味。
    柔而不柔,刚而不刚,终究是做的事和自己相违背,不能刚柔并济,虽见得了自己,却做不得自己。影片中宫二最后一次见到叶问,提及自己当年曾经唱戏,却半途而废,感慨如果自己当初真的唱戏了,若遇叶问,一个唱戏,一个看戏,说是也怪有意思的。这分明是一个女儿家的柔情之思,与影片前半部的那种英豪之气截然不同,可惜的是,时间已错。宫二是女子,却处处逞强,而一切人和事都在由得她强。马三是男子,想要处处出头,却被宫老爷子一压,反成了叛逆。老爷子的目的自然是想让他成大器,不料英雄没当成,反成了汉奸!马三真是不可造之材!影片中有一段宫羽田和马三聊到了马三的姓名问题,表明了能容、能让而后能成大丈夫,可惜马三头脑正热,双目充血,懵然不觉。其实一个宫二、马三,二总是排在三的前头,却让男子让后与女子,道理上,这便错了,当知男女之别!
    宫老爷子告诉宫二,她是许了亲的人,江湖的事,与她无关。但到底,这个女子还是站在了风头浪尖。她与叶问的一场比武,比的是分寸。犹如圆荷之上饱满的露水,其实比的是自控,到最后鼻息交通,身影双飞,叶问一脚踩裂了楼梯,已经说明了问题。宫二说,这次比试,是让叶问知道有山外山,不能只有眼前路,得有身后身。结果,叶问是见识了山外山,心里也留下了六十四掌,却是真的没有身后身了。投情若舍身,岂有归途?
    见天地。
    何谓天地?
    见自己之后是见天地,那么什么是见天地?自己之外就是天地,南北是天地,家国是天地,他人也是天地。与自己不同,便是天地!
    宫羽田自述平生,有意促成南北拳术融合,正如他师兄所说,暗事好做,明事难成。孟子称有天时、地利、人和,这六个字里既有天地,也有人。先说天地,再说人。
    时势造英雄,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造就英雄的舞台,非乱世才出英雄,实在是乱世必不终于乱而终于治,这便是时势造英雄,也是《三国》那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名言,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变化,气魄已经很大,但是终不及孔子在《论语》里面的那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他人看见时代翻覆变乱,孔子却看见只是礼的损益变化,其中透出人道之常的味道,圣人就是圣人!
    虽然时势造英雄,但其实英雄也能够推动时势,是因为英雄有人和,也就是名位。什么是名?宗师就是个名!
    宫羽田和叶问有一场比斗,比得是想法!什么叫比想法,想法就是眼界、心胸、气度,这是做人做事的落手处。宫羽田见得了家国,叶问却说出了天下。宫羽田讲到了传承和守护,叶问却说出了变化和流传。
    然后看见的是一个镜头,站立的叶问和模糊的牌匾,牌匾上的字:共和!
    知一身之外,尚有他事,便是见天地。
    叶问的人生由春入冬,没有夏天和秋天吗?其实夏天和秋天就在宫羽田送他一场名声的时候,盛则入衰,而时代洪流波及之下,竟迅速如此。这个时候,叶问当知,人生是有四季的,赏雪和受寒,虽然未必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但却同时存在在这个天地之间。不是鼓励人人都去经历一场《红楼梦》的家道中落,也不是鼓励每个人都去追求没有冬天的日子,人有同情之心,便能见其他人,能见天地之间,知他人所受心亦感之,便是见天地。
    叶问见到他人,开始于那六十四掌,念念不忘。鸿雁传书,那一件预备北上的大衣,那一个变乱的时局,那一颗拽落的扣子!
    不能见天地者,如马三。马三跟宫二的对决是在火车站,最后马三落败是在一招老猿挂印,不能回头时被火车一撞,这是导演的高明,如此说明马三之败,不是败在武术,而是被推入了时代的洪流,或者说是败在了自己。他看不见他人,也看不见时代,便是见不了天地,所以不能明白何谓回头。在自我的路上走的太久,太远,怎么能够明白回头的意味呢?当初宫羽田一番苦心,不料徒弟却把一句“回头”当成了老人的套话,反问如果回不了头呢?说出这种话,表示其心性已走上极端,是作死。老人这时候要拿回宫家的东西,其实还是救他,否则,他总要被这一身之技成为他人屠刀之用。而之前在见自己说到刚柔,宫羽田送了叶问名声,自古有大名而后能成大事,嘱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倭寇来犯,叶问也没有躁进,没有妥协,也没有激进,乱世保身,君子善时!好比那几句话,他没有指着倭寇叫骂,只是道,日本米,吃不惯!
    见了天地之后,知进退。进退不仅是个人的是,因为人活在天地之间,一进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后路,会不会自己的仅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却踩了其他人的路。
    宫家六十四手,是八卦的变化,其实八卦千变万化,这就是世间。如同宫二与叶问,叶问本来已经准备北上,却不料战争开始,这是天地之间的大变化,而所有变化和人的应对进退在一起互相影响、纠缠,便是命运。拳有南北,国无南北,但天地的确有南方,山山水水阻人程!
    叶问见了六十四手,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知有天地!但真的是六十四手吗?武术不可能独立与人而成就,恰恰是人会因武术而成就,叶问所见的天地,不是六十四手,而是宫二。他人才是人的天地,两人之间往来书信,似乎别有世界,此世界不被他人所知,却曾真实存在于两人的世界,最后宫二说,叶先生,我心里有过你。如果不是打开心门,开了天地,何处能容人呢?要知道能容下一个人,必是有一天地。唯有有了天地,然后有人!
    一颗纽扣,一盒发灰,十年前的大年夜,你知道我在哪儿吗?宫二最后说,她留在了自己的时代,一个选择留在自己时代的人,是选择回避了天地,回避了一切的变化,她走不动了,也不愿意去进入新的时代,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永恒的寂静。她奉了道、不传艺、不婚嫁、不留后。十年前的大年夜,为的是父仇,她将生命所有的力量做最后的坚定,完成了复仇。然后,整个生命失去了精彩,只留下残喘。
    天地是命运的舞台,而人是什么?决定人的行为的又是什么?如何看清楚一个人,正如为什么宫二要下如此毒誓,才能去面对马三,这是个信念问题,也是个必须要看明白的,否则即是不懂人物。看电影不可看不懂人物。看不清人,就是看不清他一身的因果。而见自己,就是在一身因果纠缠中,有自己一身的主宰,这个主宰不是身,不是信念,不是心,亦不是命运,更不是宇宙之中其他神灵,而是自己的身、心、行的和谐然后产生的面对自己和生活,面对他人和挫折,面对世界和命运的态度!
    人靠信念活着,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与外在的关系,则在于面对,面对其他人,即是天地!
    自己的是生活,参与别人,那是热闹!
    见众生。
    一横一竖之间,倒下了宫家,起来了叶问,还有八极拳一线天,时代不同了。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一线天出来是做什么的。火车上躲避日本人的搜查,密室里打出了一个不知目的秘密的组织,最后的一个理发店。其实这个人物不在人物,他的故事被导演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揭露了出来,被日本人搜查的会是什么人?那个不知名的组织目的又是为了什么?理发店里却收了一个街头混混为徒弟,那一票的理发师像是只剃头的吗?
    这个人物一直在跟着时代走,他的行动是在对时代做出回应,对其他的人的行为做出回应,八极拳刚猛脆烈,简单直接,讲究短打,如人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导演手法不是说这个人的故事,而是用这个人来写时代,也通过这个人在时代的作为展现出了不同于宫家,不同于叶问的一路!
    如果这样的交代还不够清楚,是不是得让一线天自己一边做一边解释呢?这个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难懂,只是人不加留心罢了。
    影片的前半部是徐浩峰的戏,后半部是王家卫的戏。徐浩峰的戏大写实,大泼墨;王家卫的戏尽入虚幻之中,让人扑朔迷离。这时候,影片中所有人物都不再突出,全成了众生之中一员。难得是两个人搭配的极好,王家卫是天才,徐浩峰靠的是见识。前半部是故事,后半部完全是体验,没有后半部前半部只是一部民国传奇,有了后半部,这部电影可以谈谈众生,所谓末后一招,满盘皆活,这就是高明。可惜,很多情况未必被大众了解,自古以来许多事只是对知道的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导演的喃喃自语!
    王家卫的细腻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极致,看这部戏就能了解,光影变化折射人物的内心。叶问为什么没有回去?因为他的心早已经离开佛山,他的心在当年已经北上,这一切早已表达在了那几句诗中。他的心伴随着他点燃的烟和思念的身影,以及在光影错处永远的半个画面。让人想起那张空出的椅子!见自己而不能做自己,却因此见到了天地,在天地之舞台,无处安着,只好随顺,那练功带扎起的一口始终不懈怠的气终于作用,念念不绝,这时候的回响是名满天下,成就一代宗师!
    天地之间有众生,而之前所说,他人亦如天地,那么见众生和见天地的区别是什么?见天地是我知有天地,有他人,有我之外的一切,而见众生,则是,让众生知我!众生知我,就是宗师。一代宗师,是那一个年代的宗师们,还是顺应时代而成的宗师?
    但纷纭一代成宗师,纵使宗师亦一代!何谓众生?当开口说众生,所见是众生,那么能见众生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横一竖,便是一落一起,有一落必有一起,前者落而推后者起,如宫羽田落下而推起叶问,是一灯灭而亮一灯,自古传承莫非如此。若只见有起,若只见有落,此为因缘。因缘者,因果与缘起。因果之中,宫羽田是因,叶问是果。宫二是因,叶问是果。一切众生是因,一切众生是果。
    见因果,顺缘起,便是见众生!知众生皆在因缘之中,息息相关,无人独立,便是见众生。见众生的说法是佛家的意味,而见众生之宗师,则是在因缘之后,明晰因果,洞了缘起,而做出传承,使之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源远流长,便是佛前灯火!
    影片最后闪烁佛前灯火,这时候大概可以提起开头的话题,佛前何物?
    答曰:众生!
    灯火何故闪烁,人有忧愁!


    小结:全天便便2次,体重正常。晚餐喝红枣水。
    人生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需要回归本心,于是“见自己”就成了一个人存在的基础。
    看不见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
    见自己,就能够接纳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长处。见自己,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既不虚荣自满、自我陶醉,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用而自我贬低。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禀赋,发挥出来了,就能“见自己”。
    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做为。
    见天地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便会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以地为躯干,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这便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人生有困苦有辉煌,沉溺辉煌,难免止步不前,反倒后退;面对困苦,强加反抗,与世无益,反倒伤了自己。
    见天地之后,知进退。进退不仅是个人的事,因为人活在天地之间,一进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后路,看清自己的进,会不会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却踩了其他人的路。
    见天地之后,有格局。把自己看成水,不断让自己上涨,面对困苦,运用智慧,默默成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水涨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漫过了这份困苦。
    见众生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见众生,就会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这个阶段的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经获得了内心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https://www.52bigu.com/thread-460693-1-1.html

    辟谷 |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2-2015 www.52b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辟谷★———大成耕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

    陕ICP备2000811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