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12 20:47 |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辟谷中学III
|
2017年3月22日,第十四次十四天过午不食第二十三天。
遇见瑜伽,寻访世界。
在春天的时光,你一个人,谛听尤迦南达圆满证悟宇宙意识后那份不造作的狂喜,亦如艾伦•沃茨的禅诗:
在春天的图画上没有好
或者坏;
开花的枝桠自然生长,有的长,
有的短。
在乔布斯的追悼仪式上,Salesforce公司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惊讶地发现,每位出席者均会在离场时收到一份棕色礼盒。“这一定是老乔生前的决定”,他暗自思付“不管是什么,恐怕是最后一件老乔提醒我们珍视的事”,盒子里装的是本《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撇开笔者唏嘘盒中之物并非新款iPhone,乔布斯从不掩饰自己对尤迦南达作品的欣赏。沃尔特•艾萨克森于《乔布斯传》中回忆,“最初阅读此书时,乔布斯还是一位少年,这促发了他前往印度访圣的因缘,随后的岁月里常读常新。”
大约在100年前,物理学家对发现以下的事实感到不知所措,即物质世界不是由物理学上的物质像“积木”一样组成的,而实际上是由跳动的能量组成——结果是无数振荡的原子微粒形成了创造性的振动相连。这振动保持着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形成物质。这种“新的”科学知识已在所有东西方古老的智慧系统中为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瑜伽之道。在瑜伽传承中,声音被用来医治人的精神或灵魂。这些神圣的声音以较高的能量形式振动,它们进入人的意识,与其高贵的自我结合,逐渐地改变他们的意识(因此是音声瑜伽)。
很难说是什么原因使青年时代的乔布斯开始着迷意识探索与量子物理,但那些被瑜伽实修所吸引并能深刻理解它的人必须具备一种不可或缺的资质。即在西方传统思维的宇宙观和把自然界变成机械帝国的科技中,往往会对自身产生陌生感与出离心。对于佛家和瑜伽士来说,世界被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部分都不能从其中剥离出来,万物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因为他意识到,物只不过是形式,而非本质。物存在于思想的抽象世界里,而非存在于自然的实体世界中。那些真正感知和体会到这一点的人将不再会感到自我,除非是概念上的自我。他意识到自我只不过是一种社会角色,一种根据所接受的教育而选择的属于自己的特定身份。看穿了这一切,他就不会受缚于他所扮演的角色。他并不是突然换了个新角色或者干脆不玩了,他只是开始玩的很酷。
《中庸》中说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所以,智慧并不在于能够将“正”从“邪”之中剥离出来,而在于学着驾驭它们,一如软木那样能在浪尖波谷自如穿行。尤迦南达大师无疑是苦海慈航的行家里手,出生于印度戈勒克浦尔的他,从小就具备灵性倾向。22岁时,尤迦南达正式加入圣尤地斯瓦尔的僧团,《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则以游记的形式,回忆了自己从年轻探寻者转变为知名灵性指导者的心路历程。尤迦南达最伟大的奉献,是将古老的克利亚瑜伽实修带入西方,广授30余年,使猫王、披头士乐队主音吉他手乔治•哈里森、乔布斯都有幸一瞥证悟者对“瑜伽”的诠释。
克利亚瑜伽在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上的实证,共49章的全书在后半部分才逐渐提及。抛去学术信息量的艰涩,这样的写作安排让背景知识并不充裕的读者群体,也能从圣者的传记中体会一份谦卑与包容。“不要混淆‘了解’与‘知道’,”尤迦南达慈悲地提醒,“哪怕每次只选一小节,慢慢地消化吸收,那么神圣的著作对激起内在了悟的欲望就是有益的。连续研读大量章节只能满足虚荣心,并对那些未经充满理解的知识产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满足感。”
从另方面说,《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其实是若干迷你传记串联而成,通过尤迦南达的视角所呈现。读者会结识不眠的圣者、分身的隐士、博学的思想家,这种“彰显神迹”的笔法在普通受众阅读时之反馈是两级化的。在印度佛教和吠檀多哲学中,一个理想的人显然是个超人,一个完全能够掌控自身本能的瑜伽大师,非常像科幻小说中出现的理想人物——超越人类的人。但面对初心者采用过多诸如此类的神通描述,难免冒着不能引发仰信的风险…如同看神话故事般漫不经心。毕竟,“瑜伽”梵文之本义乃是“相应”,鉴于我们与宇宙的“原始不可分性”。不论开悟体验多么难以捉摸,“相应”二字便是修行的立足点。
文章的最后,来谈谈译本。相较之前几个非授权的汉译本,新世界出版社这版由权威审校的全译本,在译笔处理上显得很有诚意。尤迦南达大师书中引用了大量《薄伽梵歌》、《奥义书》、《摩诃婆罗多》等印度经典的教证,译者皆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相比说《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记录了尤迦南达的人生,倒不如说它是一本探寻人类真理法门的书,一本全方位介绍瑜伽精神和修行方法的书。尤迦南达以自身经历为时间和地点的脉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广阔的灵性世界。
小结:全天便便2次,体重正常。晚餐喝红枣水。
世界的本原和真理本来就是同一的东西,印度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如是说。他在告诉我们,“人类自古以来致力于追求最终的‘道’。这个法门数千年来以不同的名称和外貌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中”。 1920年,年轻的尤迦南达为了不辱上师交予他的使命,这位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倾三十年之力,第一个将这亘古不变的真理法门传到西方,而作为他人生总结之作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剧烈的震动,让更多的人开始以跨越东西方界限的姿态,认识和了解瑜伽、宗教、科学及文明之间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