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3-9-17 22:39 |
---|
签到天数: 1145 天 [LV.10]辟谷大学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8-4-8 0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7日 第38天. w* `& f& `( r
昨天晚上睡的有点晚,洗完澡躺床上,就有点怪怪的感觉,听着先生均匀的呼吸声,就是睡不着觉,感觉有点冷,觉察到“莲丫头”又要出啥幺蛾子了。这段时间工作的确挺忙的,内心有些纠结和内疚感,但情绪是风和日丽的,如果是以前精神状态会是焦头烂额,也许这不是好事,是暴风骤雨前的平静吧!夜里睡的很是不安稳,迷迷糊糊的醒来几次。' `- f3 U! y s" d( W
& P9 W( E3 t# {2 R; _, K f6 b; }
早上先生起床,问我还出去跑步吗?我翻眼看看他,不想理他,他说不想出去就再睡会吧,你不吃饭不用你做饭。我在床上猫了一会越来越冷,本来一夜就没睡热,听到放假的儿子起床和他爹说话声,我也就不情愿的起床了。父子俩吃过饭,商议出去玩,我很不想出去,今天状态很是糟糕,我看不到“莲丫头”想干嘛。又不想破坏父子俩的好心情,就机械的跟着他们一起出去玩。他们走着说着,我不想说话只是强装笑颜应付,感觉很无聊,仔细觉察体会,心冷、想哭、焦虑、无奈、无助、心慌……哇,又要掉入灵魂暗夜里啦。修行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体验了一段时间的喜悦和宁静之后,常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你一下子坠入了谷底。在这几年的修行路上,我遭遇过大大小小的灵魂暗夜。仿佛没有止境的黑暗、疑惑、愤怒、恐惧,一波一波袭来,此时我不仅会对自我产生强烈的否定,甚至会对人生、命运、和造物主都产生深深的怀疑。能够度过灵魂的暗夜,靠的是对那个比自我更大的部分的信任和敞开,更深入、更彻底的敞开。灵魂暗夜的经验是一个自我逐渐剥离、自我逐渐显现的过程。每一个探索内心的人都会遭遇灵魂的暗夜,它既是痛苦的、危险的,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生命礼物。灵魂的暗夜通常出现在灵性觉醒之前,就是陷入了躁狂和抑郁,完全的绝望。然而,人只有体验到了极度的黑暗,才会迎来最终的光明,它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出生新生命前的阵痛!& O$ }8 B& ^4 V2 P9 v
/ s+ D8 A- U7 ?4 ^挺难受的,我真想调头回家退守,转念挑战一下自己吧!跟着他们来到海洋馆,开封海洋馆建馆十几年了,我还是第一次来,先生买了票,人好多啊!恐惧感袭来,我拽着先生走进海洋馆,机械的拿着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海洋馆里灯光很暗,胡思乱想接踵而来,我忍不住泪水涌出,我看到“莲丫头”委屈无助、不被认可、没人爱的状态,我任由泪水流淌,抱持着这股能量,当看到海鳗蜗居在一个罐子里时,我差点崩溃了,“我要一个保护壳”内在的一个声音,把我自己吓到了,看到身边的先生、儿子、来来往往的游客,我成为闹市里的孤独者,我两只胳膊紧紧的抱着自己,没用的,我微信联系一位交心的老友,她回馈我说:我们都在保护你,都在爱你!慢慢的内心恐惧才缓解下来。从海洋馆出来,儿子长长的胳膊揽着我去动物园转了一圈,我还是很冷。中午父子俩去中兴楼饭店吃饭,我破天荒的吃了几次辟谷期间中的第一顿饭。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漂泊,面对生活中那些触不及防的飞沙走石,晴雨雷电,总是要迎面而上的,容易打败的,从来就不是生活艰难困苦的考验,而是心中无爱的荒芜,相信,只要有爱,就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人生中所有的风雨,咬牙坚持,只要心中有爱,为大爱而舍小爱,一切就都会变得轻松而释然。寻求反馈,是一种强大的自信,它让事情更圆满,让我更加接近强大,但却很少有人重视它,甚至很多人都在刻意躲避它!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抓住了现在,用现在的理想,做所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我无法让别人理解和同意自己的心,因为心里所有的本身也不容易阐释;获得认知,如同收取礼物一样,绝不是千方百计,操之过急,务求立刻能得到,只有能退守,不受外界影响,才有机会获得认知,尤其是来自深层的认知。
% Y, b& x, I: x* `$ f
- C7 Q& }% P1 t中午回家休息了一会,儿子要返校,先生开车去送,往常都是一起去,我告诉他们我要在家洗衣服,明天要上班没时间洗。今天我不能去,我很清楚我需要独处,他们走后我打坐在床上,把觉知放在身体上,调动能量体验觉察,想起小时侯的一件事情(不在赘述)……情绪无论好坏,只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就会发生转化。负性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如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就会固结,而且需要调用另外的心理能量去防御它干扰我,于是被固结的心理能量越来越多。当我能够面对它、关注它、照顾它,它就会在达到峰值后降到一般水平,由固结的心理能量变成自由的心理能量。在自体我和关系我中,前者是更根本的心理存在,它既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利用寻根技术,就是把个体的关注从关系我转向自体我,更多地关注自体的思维、感受和躯体反应。尤其是感受环节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正是它“从中作梗”,才令我的自体感支离破碎、丧失完整,令人倍感痛苦。心理问题的形成,在于小时候无法承受大的伤害性刺激,只好用继发感受置换原发感受,以便减轻伤害,维护自我感,结果令我离原发感受(自体我)越来越远。现在做成长去重新面对那些原发感受,自体我的重建关键是对感受的觉察和体验。要回归自体,就需要重在当下,注意当下我有什么想法、感受和躯体感觉,否则容易陷入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之中,给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想象注入能量。当下是身心脑合一的时刻,回忆和想象都只能调动心脑能量,而身是无法感受它们的。“莲丫头”加油!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我们找对了方向,一起积极面对,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们会越来越好!
- l- I. K% ^& V
* y9 z( f8 \, h, u5 ]4 z1 u* F
/ E2 O) I2 F, E/ v8 D1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