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属我幸福 于 2020-2-24 13:05 编辑
3.形象(直感)思维学 再就是形象思维或叫直感思维。这个问题,以前我从实践当中有些体会。1957年写了一篇短文,那吋候我没有什么理论,仅是朴素的感觉。技术科学是把基础科学应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去,这里不完全是逻辑推导、演算。因为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现象是很复杂的,你要在这么复杂的现象里抓住要害才行。抓不住要害,就无从做起。那么要害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在东面还是在西面呀?如果它本来在东面,你往西面去攻,攻了半天白攻了。而且,既然间题是复杂的,你就不能一口吞下去,得一口一口地咬。往那儿咬,从何下手?这就是要对研究对象有一个认识。至于认识是怎么来的?那时我也说不清楚。 再有一点是,我那篇文章讲,工程师处理问题,别人看来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譬如总工程师最后下了决心,大家就这么干。一干对了,究竟怎样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干。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当时,我说的是总工程帅。实际匕战争中的指挥员,都是这样的人物。他有丰富的经验,他把地形一看,形势一估计,决心就下了。参谋们可能向他提了很多方案、建议,他说不行,就这么打。别人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但是仗一打,胜了,说明他是正确的。 这样的例子多极了,任何人只要做工作,大概都有这个体会。关于这个问题,张光鉴同志有个理论,叫相似论。他说是探讨相似在科学技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大家可以进一步研究,形象思维中相似是个因素。我1957年的那篇文章只提了个问题,当时也闹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在我觉得,这里头最根本的是形象思维,或者叫直感思维。这个形象思维好像跟那个抽象逻辑思维的路子不一样,抽象逻辑思维是一步步推下去的。是线型的,或者又分叉,是枝杈型的。面形象思维常常连一点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似乎觉得它是不是面形的、一维的,而不是一维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L。Pauling是位化学家,搞理论化学的,研究分子结构,把量子力学用于研究化学分子结构是他的夷献。研究分子结构,都是用电子衍射等办法。当研究生向他报告,把某个分子结构研究出来了,他的导师Pauling想了几分钟,说不对,你说的那个结构在那个角落里打架了,没有空间,原子塞不进去呀。Pauling没有画图,就那么一想。研究生回去一查数据,果然是这个问题自己忽略了。你说Pauling老师是推理吗?不是,是怎么出来的?他也说不清楚,但他知道就是这么回事。 去年,美国科学家B。McClititok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McCHntok是专门研究玉米遗传学的。 在40年代,她曾预见到染色体中遗传基因内的“转座因子,T(transposition elements)o当时,她的理论是整个遗传学界不能接受的。到了50年代以后,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才搞出来,到70年代末期在细菌中发现基因内的“转座因子”(transposon),才证明McClintok在40年代末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位在40年前,大家头脑里不可能有今天的分子遗传学概念,而McClintok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那当然不完全是科学推理。她的工作方法也似与众不同,有时候,她一个人想问题,跑到树荫底下捉摸,冥思苦索。她在获得诺贝尔奖金后说:“我这么寥年来,确实得到许多愉快的经历,我的经历就是问玉米,要玉米给我解决问题。我给玉米出题,然后我就等着,从玉米生长的表现得到回答:地认为,地跟玉米的关系好像是朋友关系,可以对话似的。所以,很碓说她那些工作完全是靠抽象(逻辑)思维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例子多得很。比如说,有块铜片不平,一位钳工老师傅拿起锤子。当当几子就平了,别人就不行。这位钳工老师傅能不能把他的经验给你说出个道理来,说不出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不是科学的推理,而是实贱的经验。这些实践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规律来,还没有进人到科学的行列。 我认为,我们既要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又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在运用经验时,切忌硬套,死抱住过去的老经验不放,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毛病恐怕还很多口例如现在中央的许多方针政策,很多基层干部不理解,觉得中央的政策跟他那一套老经输对不上号。记得几年前,我去参加一个讨论国民经济长远设想的会议,我不懂经济,是外行,思想倒是解放的。最后,有一位从解放后就担任一个省的经济领导工作的老同志说,他听不懂我们讲的话,他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我这一套很灵嘛,为什么现在不灵了?”这很简单,就是你拿过去那一套经验往现在的情况上套,那就坏了,变成了经验主义。所以,我们在运用经验、形象思维或者相似论这样一些概念时,要有一点警惕性,弄不好就会犯错误,变成经验主义了,变得思想很保守工所以我以为如何正确运用陶伯华同志提岀的“类似推理”是个问题,要是机械地运用这种类似推理,就要犯错误,就会变成套框框现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对于那些对中央政策想不通的人,要帮助他们一一下,就是说,运用形象思维要小心,要用得对。 反过来讲,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就是说,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比如,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你跟很小的小孩子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在这一点上,我同意王南同志的意见:形象思维在一些动物身上已经开始了,人类很早就有,从人的发展来看,一般讲,语言先于思维,是指抽象思维而言的,形象思维是在语言以前就有的。是不是这样,大家可以研究。 这样说来,形象思维应该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这么广泛,涉及到人类很大一部分知识,很大一部分精神财富,但我们现在对它却不怎么了解。关于这个问题,凡是对我们有用的,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一些启发的东西,都要下功夫去搜集、分析、研究。 首先在心理学方面,现在兴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胡寄南教授在这个会议上专门有论文报告,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认知心理学也涉及到模式识别问题。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研究这个问题的,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戴汝为同志,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的陈霖同志和华中工学院的李繼华同志等。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认字,人认字的本事大得很,写得很潦草的字,龙飞凤舞,也难不住人,用机器去认,就不行了。现在,外国图书馆里有肓人读书机,认印刷体可以,能读出来,书写体就认不出来。前几年邮电局搞邮政湍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搞了一个识别数字的机器,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由寄信人填写,机器也识别不全,邮电部只得放弃这个亦法,还是由人去分。所以人比电子计算机要高明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