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6-4 0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香姐姐
3 v4 B1 W" }9 _( | G2 h2 M我看到一个治疗失眠的中医解说$ v8 b1 N1 c. i! L9 b9 b s9 t# r* b$ R
转过来# q7 P0 g8 Y9 q% X) S
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 Q$ h/ a" X5 g+ ]0 v0 v% ?: g0 |& m+ w
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为什么神、魂、魄、意、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 V7 C- k& [- l- S
原来,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喜伤神”“怒伤魂”“悲伤魄”“思伤意”“恐伤志”。
. a* X t: u0 e 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9 G) D6 `9 j. L% z' F: R
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
. e9 Y7 F8 x2 V% x5 G4 v 药物:归脾丸 }) y- T2 c7 I* t# _* y' y4 f' B- L
穴位:神阙(肚脐)
$ a. ~/ `$ l* c5 w! H' k9 @' r 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V- Q$ e7 w" D: k; G; f$ E
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3 ]2 Q1 v A9 e e8 E$ S
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S3 ~" u$ S/ V5 ?# O" \
肚脐位于任脉之上,中医称为“神阙”,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人出生后,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它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这就意味着,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同时神阙临近脾胃,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
! b8 ?/ e) x: T/ T& `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 X8 L! D# m7 N/ _" g. K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您的脾胃疗伤。/ _9 c, P0 W/ R8 B. E3 _- j
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 ?% H/ ^; D/ d
药物:枸杞子
! @) j9 _; _( @1 ?, p7 f 穴位:左侧太渊穴
3 F Y0 ^# ^# s 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C/ h1 u2 C+ U- }1 M3 ]
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我都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 f, }9 Y, y7 O) w. O' M 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即肺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肺气都是从此穴源源不断地流出抵达全身各处的。所以,在这个穴位上外贴药物,就能够最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 n4 t. ^4 p$ p; \2 @8 K
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颜色鲜红,在《易经》中,它对应兑泽,是补肺润肺的最佳选择。我把它贴在太渊穴上,其药性便能通过肺经的传导,进入受伤的肺脏。当肺能藏魄时,我们的睡眠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I; A$ u' I% Y( {9 ~5 e
治过于生气伤肝后导致的失眠
" o( Y* w; r1 J- E; Z 药物:桑葚子5 W( {: Z+ ?4 M: T) l* f0 A3 q/ ~
穴位:左侧太冲穴
/ D/ l1 w- F' ? 方法:买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捣烂,贴在左侧太冲穴上,外面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
( f" z) C$ K$ j 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有火发不出来,老是憋着,于是,晚上就失眠了。
8 ~" Z) V5 I2 o2 [6 U 这种失眠是怒气伤肝导致的,治疗时,要先补肝。我通常都采用上面的方法。
2 f* H$ x. ?- _/ H/ x' `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有补血滋阴、补肝益肾等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敛肝气的良药被广泛应用。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肝经元气汇集、留驻的地方。因此,我在太冲穴外贴桑葚子就能补益肝气,修复肝脏,让“魂”回到肝中。
. {8 o' q3 n6 l/ A9 f N 治惊恐过度伤肾后导致的失眠) h+ J1 ^, Z$ J. _% w% p# m a
药物:白参片
b- S" O* m/ P# o3 k 穴位:左侧太溪穴
5 ?( \3 ]! K3 u- n8 i 方法:取一小片白参,贴在左侧太溪穴处,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时贴,早上取下。
1 x5 y4 p1 B: f* r; G 人受到惊吓后,不仅会做噩梦,严重时甚至无法入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过度的恐惧使肾脏受到了伤害,以致“志”不能归于肾。我治疗过很多例类似的病人,都使用上面的方法。! x/ f, M% m! Z! t! z! F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的功能。而人参最能补人的元气,对五脏六腑都有益处,所以我一般选用白参搭配太溪穴的方法来治疗“恐伤肾”后的失眠。! J6 P) D( J* v; Q; _
其实,不仅情绪过度会使神、魂、魄、意、志不能分别安于五脏,引发失眠,其他像外感邪气、饮食不调、环境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让您睡不好觉。1 G4 ^6 o& t' ~# O% Y. x
治忧虑过度伤胃后导致的失眠
5 U1 ]' ]8 b5 u/ U 药物:麦芽,麦冬
4 ]7 X$ r3 D1 n) N- u 穴位:左侧内关穴、神门穴
* e. m$ ^5 ?' c 方法:在药店买些麦芽和麦冬,取几粒麦芽(生熟均可),除去麦壳,只取里面的芽,弄碎,贴在左侧内关穴处,再取一粒麦冬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是睡前贴,早晨取下。
) r+ b% X2 A, o 《黄帝内经》里面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您由于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导致胃气受损,也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时,我建议您采取以上对策:, |1 v9 n1 H) J& s6 n: l7 k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它主管脾胃附近风气的运行,而“胃不和”多半是由于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通过内关穴将风气转移走,问题就能解决。而麦芽可以健脾开胃。这两者相搭配,失调的胃气便能回归正常。5 v+ _6 G9 D3 w7 y0 ^
麦冬滋心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将麦冬贴在神门穴上就相当于吃了一味天王补心丹,能很快为心脏补充正气。而心属火,胃属土,火能生土,补心之火气,就是间接补胃。把侵袭胃的风气驱赶走之后,赶紧补充胃气,让胃恢复正常,胃一和,卧自然就安了。
' v& K. S7 W0 } R e 治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 B3 a3 e/ e9 `) }7 }2 v8 I" b
药物:干荷叶5 j7 w0 n# N" p( D9 l7 e
穴位:右侧阳辅穴,左侧神门穴9 t( c+ m# N2 e
方法:取干荷叶一小片揉碎,贴在右侧阳辅穴处;再取麦冬一粒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
B [3 D+ ]: _7 A* n1 t 如果您体内火气过大,常常心神不安,或者得流感发热后导致的失眠,那么我推荐您用上面的方法。
! C9 | r9 ?# Z2 a! E0 } 这种失眠是本该运行在胆经和三焦经中的火气流窜入心经引起的。所以,治疗时要一方面收束火气,使其回归本经(胆经和三焦经),另一方面,要调理失衡的心气。
+ L( U( `7 `- v( y 阳辅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胆经中运行的火气,正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荷叶是散火的,贴在右边阳辅穴上恰好可以泻掉这些惹是生非的过多火气。
( K& K- S$ d* W3 W) u" @ [% r 前面已经提到过,麦冬贴神门能补心气,心气足了,神志就能听心控制,失眠也就治好了。# A8 K1 b7 n- X, G3 p0 E2 ?4 X5 N
治感冒伤风导致的失眠7 s" W1 O: A, [& C m( j8 R
感冒伤风也能导致人睡不好觉。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不仅感冒伤风迟迟不愈,连睡觉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每天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我开了桂枝汤给她,她只用了一帖就好了。( g' N: p/ B/ I2 @
伤风导致失眠的典型伴随症状是出汗,如果您某天吹了风,并且出汗、失眠,那么不妨试试桂枝汤。另外,这种失眠是脾被风伤、意不安于脾造成的,所以,用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失眠的治疗方法也有效。
: h5 h0 U' g2 r/ {" ^ 一直以来,失眠都是一种原因很复杂的疾病,所以,我提供上述多种方法给您挑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施治。有些朋友是多年顽固失眠,那时,您不如就把以上7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也会让您大吃一惊的。此外,您还可以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让悦耳的旋律来伴自己入睡。这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五音疗法,因为,音乐的独特韵律也能调节人体中平衡。 |
|